-公证-“我与公证的故事”丨白玉钦:你的守望 刻印着公证本心

时间:2022-01-06 15:57:00  来源:翼法学园  点击:0

司法培训资讯网:

重庆市公证处 白玉钦

正值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刚结束警示教育专题会议,我拿出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与中公协联合编制的《全国公证行业警示教育》重新翻阅。

其内容是近年来全国涉及刑事犯罪的公证员案例剖析,再看,依然长叹不已。为书中曾经的同行身陷囹圄而惋惜,同时也为自己能平静地工作和安稳地生活而庆幸。这些小庆幸都要感谢我的恩师,我公证执业的引路人——王建州主任。他对我的教诲和帮助,让我受益终生。过去的点点滴滴,至今历历在目。

那是二十年前,我调到郑州市公证处工作,第一次见到王建州主任。他五十开外,中等身材,清瘦但目光如炬,不苟言笑,让人不敢亲近。他主管业务、信访和投诉工作,大家私下称他为“老王”。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两个秘密:一是处里的年轻人在进他的办公室之前,都要先伸下脑袋向他那里张望几下,然后挺腰,整理一下衣领,那神情像进战场一样严肃;二是王主任在单位没有“朋党”,系“孤家寡人”。

与单位的小姐妹们熟悉后,得到善意提醒:小心老王。为何?她们异口同声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很快,我就知道了谜底。

我的工作是做业务登记。业务登记的要求是:公证员办理公证事项经主任审批后,在我这儿登记,记录当事人、公证事项、承办公证员等信息及公证书号码。这些公证书号码按统一的顺序编号。那时我的心思除了尽快熟悉环境,避免“踩雷”,就是想去做公证员,至于安排的工作,认为是小儿科,小学生都能干好。

然而不久,我就被“请”到老王的办公室。老王逼视着我,冷冰冰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干不好,你不适合在公证处,哪儿来哪儿去”。我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还一脸无辜,“王主任,我错在哪儿?”只见他手在登记本上“啪”地一拍,“看看你的大作,还不如一个小学生!”从小到大,没有人如此地批评我,我泪流满面,逃出他的办公室。偌大的办公区,静悄悄地,同事们及当事人面面相觑,向我投来同情的目光,眼睁睁看着我,任我哭泣。还是一位办公室好心的大姐帮我查看登记本,找到问题。原来是1000号后,应该是1001号、1002号,而我登记成1100号、1200了。大姐看到后,叹了一声,实在是不忍再说我什么,只是轻轻道:“以后工作多用点心,这份工作看着简单,出了事你承担不起,王主任也是为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

我在雷区“阵亡”后的那段时间里,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羞愧难当。没想到他不讲一丝情面,难怪同事们要我“小心老王”。熟悉后,我向老王再提此事,想他会不好意思,但他老人家没有一丝“歉意”,还正言厉色地说,公证业务没有什么大事,都是小事,但能把这些小事做好,十年、二十年后没出问题,那才是真本事,为何古人说“阴沟里翻船”,就是对待小事不谨慎,出了问题,后悔来不及。那时还不懂,我在心中“恨”地直咬牙,还得违心地向他说“谢谢”。

半年过后,我调到业务部门做公证员助理,协助公证员办理业务。因为王主任负责业务审批,与他接触的机会更多。尽管我努力地想把业务做到好,但我性子急,工作完成得快,小毛病也多。与他所要求细活、精品的标准,相差甚远,返工是常态,常常让我苦不堪言。我终于明白为何处里的年轻人不敢与他亲近了。但我不理解他为何这样较真,与大家过不去。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忍无可忍,说他是鸡蛋里挑骨头。他没有生气,双手支着下巴,两眼盯着我说:“你从农村出来,定见过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聚在一起做针线活。做细活做得好的,人见人夸。那是因为女孩子一开始学做活时有人手把手管束,学好后,好名声能传十里八乡。一旦学会了做细活,她一辈子都做不会做粗活。相反,一开始学做针线活的女孩子,如没有人管,粗枝大叶的,她一辈子都做不了细活,活拿不出手,让人笑话。这跟做工作是一个道理。公证业务,你才刚刚接触,就是学做针线的小姑娘,一开始你学会做细活,一辈子才不会粗针大麻线……”我后来细细品味,他的话也有道理。

就这样,我在他的“正统教育”以及各种“歪理邪说”的指教下,许多业务从比葫芦划瓢,到自己能心领神会,豁然开朗,渐渐地对他的误解和戒备烟消云散。有时,我半开玩笑地说,你对我们这么苛刻,不怕我们恨你?他若有所思,叹了一声:“我怕你们将来出了事恨我没教好你们”。

有人投诉到公证处,他让我们去做记录;有人起诉公证处,他让我们去旁听。他用一件件“特殊”案例,给我们上课,用实例证明秉承执业精神,坚守执业理念,才是保全一名公证员荣誉和名誉的唯一途径。尽管他的批评仍不绝于耳,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王”这个带着点儿调侃的称号已在我心中消失,我很自然地称他“王主任”。

王主任也有可亲可爱的一面。那时处里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在积极准备参加司法考试,获取公证员资格。我也心动了,但担心年龄大,记忆力差,怕考不上被人耻笑,便向他吐露我的苦恼。这时的王主任像一位大哥一样,鼓励我:“你真得想考吗?如果你下决心去考试,年龄不是问题,谁规定年龄大了不能考试?还有,学习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有啥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下苦功夫。”我像找到了定海神针,心里有了底气。他看我脸上有了自信,一本正经说:“我看你中,你相信我的眼光。”在那两年时间内,我们几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由于时间紧促,精力有限,大家心理压力很大。他还是开导大家,语气淡淡地:要学,就用心学。一年不行,准备二年。即使考不上,你们也学到知识了,有收获,就是好事。

他的忠告,既鼓励了大家,也为大家释放了压力。他经常悄悄走到我们几个人座位旁边,检查我们是否在用心学习。如果大家没察觉到他,他就蹑手蹑脚地离开。有时看我们很累了,也讲个笑话让我们轻松一下。当几人顺利地通过司法考试,其他同事为我们庆祝时,他却向我们沷了一头冷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考完就万事大吉。以后的考试多了,想想下一步怎么做吧。”大家一听他的扫兴话,在心里“恨”得牙痒。唉,没办法,他就是这么“怪”!

几年后,我与王主任已亦师亦友。处里实行绩效工资后,内部员工竞争加剧,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业绩平平,心理的落差和焦虑在脸上写得清楚,也让王主任看得明白。有一次,他云淡风轻地走过来,既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把钱看淡点,拿自己该拿的。有人给你三五百元,也发不了财。没有那三五百,日子该怎样过还是怎样过。钱,为我所用,但不要为我所累。把钱看淡点,就活得轻松自在了”。再想这些话,是在何种前提下又或者发生了何时而作的感慨,都已记不清了,但内容和当时的语气我却记忆犹新。

多年来,他的思想和观点一直影响我、指导我,我也常常讲给我身边的同事、朋友及我的子女听。是呀,有多少人,就是在金钱面前,丧失了底线,成为了阶下囚。如果人人都能守着金钱的底线,世上又少了多少遗憾和悔恨呢!

2010年,我离开了郑州,王主任也光荣退休了。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越来越理解王主任当年的良苦用心。他像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园丁在辛勤浇灌、培养着年轻一辈,他用朴实的话语和浅显的道理传递着做人、做事的道和理。遗憾的是,这些年,我在平凡的公证工作中,没有取得可喜的成绩回报给我的恩师,也没有做到一起精品细活让他为我骄傲。但我常常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我唯一报答他的只有守着初心,不辱教诲,想起他过往的点点滴滴,永生难忘!

时光匆匆,世事变迁,公证行业的突破和发展日新月异。但也有些怪象林立:为了工作效率,有人忽略了程序;为了经济利益,有人忘却了职业道德;有人走捷径,视为创新;有人提意见,视为低情商;大家表面和气一团,视为和谐;而出了问题,大家只能扼腕叹息……林林总总,福兮?祸兮?考验着公证从业者……

有人称:当今的学生如果能遇到一位眼中有光、手拿戒尺的老师,那是他的幸运。我很想自豪地告诉他,我曾经遇见过这样的老师,我就是那个幸运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