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咨询网:
2024年9月29日,江宁区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推进会在江宁开发区管委会成功举行。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江宁区政府区长黄成文,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郭兵,市局党组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徐晓洁等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江宁区司法局作涉外法治建设发布。江宁区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签署《江宁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合作协议》,探索涉外法律服务高端人才培育校地共建模式。5家企业和5家律师事务所签订《涉外法律服务框架协议》。2家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2名涉外法律服务人才代表发言。
郭兵对江宁区涉外法治建设提出“四个聚焦”要求:一是聚焦高点站位,加快推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涉外法治工作,加快推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资源整合,打造涉外法律服务产业链。要加强服务力量整合,充分挖掘律师、公证、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全链条、全周期涉外法律服务生态圈。三是聚焦健全机制,精准对接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在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匹配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性、实效性。四是聚焦协作共建,形成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合力。加强部门协作,不断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强化企业权益协同保护。
徐晓洁对江宁区创新推进涉外法治的担当作为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江宁区勇立改革潮头,切实增强做好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责任感。要做实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服务保障作用。要形成法治合力,积极推动涉外法律服务融入涉外工作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实践贡献法治力量。
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国企集团、开发园区相关负责同志,省市区律师协会会长,40多家涉外法律服务机构、60多家涉外企业负责人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江宁区司法局瞄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积极探索涉外法律服务路径和运行模式,加快推进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突出系统集成,提供“一站式”服务。江宁区司法局积极构建“1+2+N”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1”即打造1个中心。依托江宁区法律服务产业园,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设置“一窗一厅两室”,整合知识产权、商事调解、涉外业务、智慧法务等服务模块,实行专人专岗专责,努力实现“一门进、一网通、一次办”的目标。“2”即设立2个站点。充分发挥各类涉外平台集聚优势,在海智湾·双创服务中心和侨智港设立2个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将专业法律服务融入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全过程,做好涉侨人员和涉侨企业法律服务工作。“N”即整合N个平台。推进江宁区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与全省16个海外法律服务平台加强对接,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
强化支持保障,提供专业化服务。一是强化智力保障,引进律所及涉外翻译、公证、仲裁、知识产权服务联盟机构20余家;组建包括40余家机构、90余名专业人才的涉外法律服务智库,根据需求持续拓展;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组建涉外服务联盟,进一步畅通衔接渠道、优化服务流程。二是强化人才保障,与东南大学法学院联合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共建实训基地,举办涉外法治论坛,强化培训指导,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涉外法治工作队伍。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江宁区关于推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大地区发展贡献、机构引进发展、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力度。
创新智慧应用,提供“全时空”服务。江宁区司法局依托“我的江宁”App,研发涉外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宁护航”,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强化宣传展示,全面介绍涉外法律服务阵地、渠道、内容及涉外法律服务政策、法律法规,为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提供指引;强化力量整合,设置资源力量加入端口,让有能力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机构和人才申请加入,切实增强资源汇聚功能;强化服务供给,设置涉外基础问题问答、申请预约窗口及管理员端口,确保申请人能够随时与网络后台管理员取得联系,并开通满意度评价、投诉监督等功能,确保涉外法律服务有质有效。
坚持效果导向,提供精准化服务。江宁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涉外公证、海外尽职调查、域外查明、涉外法律咨询、涉外案件办理、海外投资政策宣讲等服务,不断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同时,建立“清单式”供给模式,围绕国际贸易、跨境投融资、国际知识产权、跨境婚姻家事、跨境电商、跨境争议解决6大类服务领域,建立服务事项清单,方便当事人自主选择、按需点单;建立“组团式”对接模式,围绕涉外重大工程、重要领域、重点产业,分地域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企业做专、做精、做强、做优;建立“项目式”定制模式,围绕全区境外投资的160余个项目,联合区外事办、商务局、侨办、台办、开发园区,建立海外法律服务项目库,组织相关企业与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
目前,江宁区共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66家、对外投资合作企业115家、项目165个,律师事务所48家、律师1000余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43家、涉外法治人才近100名。全区涉外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涉外服务领域日益拓展,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