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东临日韩,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外向型特征突出,外贸依存度达到54.7%。随着中韩自贸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近年来进出口总额连续增长,2024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40亿元,创历史新高。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合作,催生了大量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聚焦企业出海发展新需求,围绕“建平台、聚合力、提效能、育人才”四个环节,在更高层次上助力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塑造城市开放新形象、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力服务和保障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在“建平台”上出实招,
搭建“一站式”平台载体
在深入开展涉外法治建设调研的基础上,统筹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工作,建机制、定任务、搭平台,聚力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协同发展新格局。一是推动建立涉外法治统筹工作机制。积极与市委编办沟通协调,推动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下设涉外法治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涉外法治体系建设。联合市委组织部、外办、商务、贸促等1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外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人才培育、机构建设、政策扶持等6方面32项政策措施。二是高标准谋划涉外法治任务措施。将涉外法治建设纳入法治威海建设总体布局,列入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围绕涉外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三是建设一体化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建立“1+7+N”工作体系,设市级立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各区市设立7个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有条件的镇(街道)、工业园区(功能区)和法律服务机构等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点,并与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融合贯通,汇聚政府、企业、商会、协会、高校、涉外法治人才等资源,形成服务合力,打造集海外投资法律服务、涉外法律咨询、法律查明、公证、调解、诉讼等“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新平台。
二、在“聚合力”上求创新,
闯出“抱团式”服务路径
扩大视野,外引内联,打破行业界限,广泛聚合政府、企业、协会商会、高校、法律服务机构等优势资源,形成抱团合力,共同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一是创新法律服务政企联系机制。聚合政府、企业、商协会等资源力量,实现涉外法律服务“一站式”集成供给。广泛联络和吸收海外法律服务、经济贸易、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设立“海外联络人”资源库,开展战略合作、业务交流、实务合作,实现全球资源共享。二是建构资源集聚高效协同网络。依托市律谐法律服务中心和威海市国际商事调解服务中心联络点、威海市海外投资协会、威海市企业海外发展协会、威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威海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威海市服务贸易协会、阿里巴巴国际站(威海)服务中心、盈科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等平台和资源构建协同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创设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的集约化服务模式。三是打造专业精准服务矩阵。会同市商务局、海关、贸促会等部门组建“商务法律服务群”,吸收20多名专业资深律师,为全市近400家外贸企业提供“点对点”的即时政策解读、商务法律咨询等服务,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市贸促会共同组建中国国际商会威海调解中心,组织招募和推荐了20名涉外商事调解专家,积极打造多元解决国际经贸争端新平台,化解多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商事纠纷,其中帮助荷兰企业化解商事纠纷后,荷兰方面对我市营商环境高度赞赏,将订单重新转回威海,荷兰贸促会青岛办事处专程来威赠送锦旗致谢。
三、在“育人才”上下功夫,
培养“领军式”专业团队
引育并重,兼收并蓄,以实战为导向,打造梯次分明、专业突出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资源库。一是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选育。加强涉外律师人才选拔培育,2人入选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5人入选山东省涉外律师人才库,61人入选威海市涉外律师人才库。同时,从机关、高校、企业、律师事务所中遴选优秀涉外法律人才专家库作为师资库,首批联系专家20多人。二是加强法学院校合作培训共育。加强与山东大学(威海)的合作,签订涉外法治建设框架合作协议,探索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立涉外法治人才“订单式”“实战化”培养机制,构建高校、法治实务部门及法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定期组织涉外法治实务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涉外法律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打造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蓄水池”。实施“涉外律师孵化工程”,联合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威海)、西北政法大学开展涉外法治人才专题培训,累计培训400多人次。三是引进高端资源强化人才培育。认真贯彻落实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将法律服务业纳入我市商务服务业指标范畴,引进盈科、文康、康桥、京师、众成清泰等多家在涉外法律事务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全国知名律所在我市设立分所,共享资源、借力发展,引领带动本地律所、律师交流成长,拓展涉外业务,提升专业能力,为涉外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人才保障。
四、在“提效能”上做文章,推出“点单式”精准服务
以更好服务企业为根本目的,精准把脉企业需求,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破解涉外法律服务“信息壁垒”“时空壁垒”,提升服务精准度与覆盖面。一是精准把脉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联合商务部门,深入外资外贸企业开展涉外法律服务走访调研活动,了解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推动健全完善涉外法律服务机制。组织专业力量研究编写涉外企业法治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外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开展调查,涵盖了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业务状况、法治环境、市场趋势和涉外法律服务现状与需求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涉外企业法治环境与发展需求等,为精准开展涉外法治建设和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二是全面提升企业涉外合规经营意识。通过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方式,引导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提前规避涉外法律风险。对接企业需求,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心、仲裁委秘书处、国家安全局和中小企业协会,举办进出口企业涉外法律知识专题培训班,近百家企业、相关行业协会、法律服务机构参加培训。联合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市商务发展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等,举办“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专题论坛,共同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策略和新思路。邀请资深专家作为主讲嘉宾举办“涉外法律实务交流会”,从电动汽车案谈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应对、反垄断业务机会。组织举办举办“全市进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培训会”,提升外贸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涉外法律专题调研、涉外企业集中走访等专项活动。三是积极研发涉外法律服务新产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统筹用好各类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创建涉外法律服务产品清单并汇集成册,目前已研发82项各具特色的涉外法律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组织专业力量编写涉外合规指引,目前已编写完成《企业涉外经营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对外贸易篇)》和《国别投资风险防范指引(越南、泰国、沙特)》,为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提供了详细指导。后续将组织专业力量编写对外投资、劳务、工程等专篇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法律风险报告,致力于为企业涉外经营提供全方位的法律风险防范指导,助力企业更好应对国际贸易形势新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市律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