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海南仲裁助力自贸港涉外法治建设迈向新高度

时间:2025-04-17 16:28:06  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0

司法培训资讯网:

4月14日,海南省国际仲裁院服务团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深入各展区主动服务。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速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涉外商事活动日益活跃,跨境经贸摩擦与争议数量呈上升趋势。

为精准对接自贸港建设对涉外法治保障的迫切需求,海南仲裁机构以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对标国际先进仲裁规则,以多元化解纷为特色,以人才汇聚为支撑,不断助力我省涉外法治建设的发展。

近年来,海南仲裁机构通过持续优化仲裁程序、创新争议解决模式、集聚全球仲裁精英,不仅以高效专业的服务赢得境外市场主体广泛赞誉,更以一个个“国际仲裁样本”的实践探索,加速崛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仲裁新高地。

多元机制护航

打造国际商事纠纷“优选地”

仲裁,是国际通行的、与诉讼并行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是最受欢迎的跨境解决争议方式。

2020年,海南国际仲裁院在全国率先完成机构改制,实现了决策机构、仲裁员队伍、仲裁规则、治理机制、调解机制和执行机构“六个国际化”。2020年6月1日,海南国际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揭牌,开启海南建立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征程。

海南国际仲裁院改制以来,每年处理案件3000件左右,每年案件标的额平均80亿元,涉外案件超百余件。2022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2022年9月,海南第一民商事涉外法庭委托海南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调解一起涉及香港居民的买卖纠纷。调解员凭借丰富经验,梳理出合同解除备案、货款退还、损失赔偿等关联问题,给出多种处理思路,最终以最优调解方案促成双方和解。

海南国际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案的特点是一方为中国香港居民。为充分便利涉外案件当事人,降低纠纷化解成本,海南国际仲裁院与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建立“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将有调解基础的诉讼案件在诉前委派海南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在当事人一致同意的前提下,进入仲裁程序就调解协议制作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的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

“这起案件凸显了海南国际仲裁院与法院构建的‘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优势,实现‘诉讼—调解—仲裁’灵活衔接,减轻法院负担,便利当事人,保障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彰显多元解纷特色。”该负责人说。

2020年9月8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海南仲裁中心(下称“贸仲海南中心”)揭牌仪式在海口举行,进一步丰富了海南的仲裁服务市场。  “海南对外开放和自贸港建设,离不开国际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包括仲裁、调解等在内的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建设与完善,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贸仲海南中心案件经办人王一坦介绍,近几年,随着海南自贸港的高质量发展,涉外营商主体不断增多,贸仲海南中心将贸仲近70年的争议解决经验成果与优质法律资源投入到海南,有助于推动海南争议解决与涉外法治建设更上一层楼。

在各方的全力推动下,海南向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一步步迈进。

聚人才之力

打造海南仲裁品牌

人才聚则事业兴。

海南国际仲裁院作为海南仲裁事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成果凸显。该院对标高标准仲裁规则,一方面,不断扩大国际化规模,加强专业化管理,组建了由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在这支权威且国际化的队伍中,外籍人士占比达三分之一,其权威性、国际性走在全国最前列,为仲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改造、全面优化仲裁员队伍结构。目前,该院已聘有千余名仲裁员,其中境外仲裁员占比近三分之一,分布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主要法域的全覆盖,储备大量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为海南仲裁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3月中下旬,海南国际仲裁院积极“走出去”,出访美国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交流推介活动,持续深化了国际交流合作。

“仲裁的一大优势在于人才聚集的灵活性,可全球范围内借调,这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在海南国际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有关负责人看来,此次行程的收获之一是为海南对接储备上一大批仲裁精英人才。

截至目前,海南已拥有包括中国贸促会、海南国际仲裁院、海口和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国际商事调解组织。这些组织的管理团队国际化程度在全国位居较高水平,调解员采用聘用制,包括境内外专业人士,涵盖投资金融、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海事等多个领域,具备一定水准的国际化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仲裁实务培训班,为临时仲裁制度落地做好人才储备;积极开展港澳交流合作,组织省内仲裁从业人员参加国际仲裁员大会、国际商事仲裁大会等重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海南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不断推动仲裁机构“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与国际国内仲裁机构合作交流,促进海南仲裁行业人才培养。

创新引入临时仲裁制度

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海南经验”

去年,海南率先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形式对我国现行仲裁法具体规定进行适度变通和创新,引入国际通行的临时仲裁制度。目前,已有若干临时仲裁案件在海南审结。

2月27日,新加坡、我国海南两家公司合同纠纷一案在海南省仲裁协会协助下,组成临时仲裁庭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开庭审理。

作为申请人新加坡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律师殷嘉科与仲裁员、被申请人海南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律师秦伟,成为海南自贸港首例涉外临时仲裁案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这次临时仲裁庭审非常公平、专业,具备国际化水平,仲裁员对案件的把握非常准确,仲裁全流程非常顺利、高效,确实为我们企业节约了不少成本。”殷嘉科说。“作为本地企业,这次仲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海南自贸港临时仲裁制度的优势。”秦伟表示。

该案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施行后,在海南开庭的首例涉外临时仲裁案件,也是我省首例海事海商类临时仲裁案件。双方原来选择在新加坡仲裁,后经法院引导,自愿转为适用海南自贸港临时仲裁程序,成为首个从境外回流到海南自贸港的跨境商事临时仲裁案件。

“临时仲裁丰富了商事纠纷解决工具箱,可以为商事纠纷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与国际接轨的临时仲裁制度服务,还有利于完善海南仲裁纠纷解决体系,进一步繁荣海南仲裁市场,吸引更多的商事仲裁案件回到海南进行仲裁,也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供了‘海南经验’。”省仲裁协会会长刘道俊表示,这起案件的成功受理与审理,不仅标志着海南自贸港临时仲裁制度的创新实践取得实质性突破,还意味着海南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来       源:法治时报

1565596776958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