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持续探索中,“信易+”模式如同一股创新的力量,为各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温度。其中,西陵公证处推行的“信易+公证”服务机制,以其便民、利民、惠民的特质,成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生动实践。
近日,宜昌市村民赵先生(化名)遭遇飞来横祸,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不幸重伤。肇事者无力赔付,法院依法判决将肇事者名下的两套房产以物抵债偿付给赵先生。然而,命运并未就此放过这个家庭,还未来得及办理房产过户手续,赵先生便不幸离世。根据《民法典》规定,赵先生的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但赵先生的母亲许奶奶已90岁高龄,居住在农村山顶,虽意识清醒,却行动不便,无法亲自前往公证处办理相关手续,房产继承程序因此陷入僵局。
得知这一情况后,赵先生的家属向西陵公证处求助。公证处迅速响应,公证员陈莉立即启动“信易+公证”便民服务机制,为许奶奶开通“绿色通道”,并提供免费上门公证服务。这一暖心举措,正是西陵公证处近年来积极优化便民措施的生动体现,包括“送证上门”“异地预约”服务,以及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告知承诺制”等多项便民政策。
在受理申请后,公证员一方面与许奶奶的其他继承人取得联系,确认他们的真实意愿,特别是许奶奶是否自愿放弃继承权;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快速核实相关证明材料,确保材料真实有效。随后,公证人员携带专业设备来到许奶奶家中。考虑到许奶奶年事已高,她们特意放慢语速、提高音量,耐心地向老人详细解释办理继承公证的法律意义、后果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整个过程全程录音录像,严格确保程序合法合规。面对老人偶尔的困惑,公证员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考虑到老人可能疲劳,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还与老人聊家常,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信易+公证”服务机制,不仅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对紧急情况开通“绿色通道”,还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落实“首问负责制”,推行“告知承诺制”,简化证明材料,真正做到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此次为90岁老人上门办理继承公证,正是该服务机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提升了司法行政形象,促进了家庭和谐,推动了诚信体系建设,也为公证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过“信易+公证”等创新机制,西陵公证处将便民利民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每一位群众,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力量。未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这样的便民举措涌现,进一步解决群众在办理继承等法律事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