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江苏:贯通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

时间:2025-04-29 17:20:13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点击:0

司法培训资讯网: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在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将涉外法治建设置于高水平法治江苏建设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江苏紧扣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目标,积极回应高质量发展对涉外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贯通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全链条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系统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育体系,服务江苏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构建培养平台 突出实战实用

江苏锚定服务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联动全省涉外律师人才,形成覆盖跨境投资、贸易、知识产权等全领域的专业服务网络,打造江苏(南京)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等实战平台,为经营主体跨境发展筑牢坚实法治人才保障。

202312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的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出台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13项举措,打造南京、苏州两个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方案在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培养方面,明确培育建设15个左右国家级、50个左右省级示范机构。

苏州自贸片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范围内,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批入驻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的星衡平民商事中立评估和调解中心,202410月成功调解了一起跨境产品质量纠纷的复杂案件。

一家澳大利亚企业对中国某企业提起高达100万澳币(折合人民币约500万元)的索赔,通过代理律师提供的精准法律策略和多轮谈判,中心调解员的专业调解,成功帮助中国企业避免了巨额索赔损失,有效维护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商业信誉及合法权益。

苏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陈峰介绍,2023411日,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跨境投资、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入驻园区,也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提供了针对性的实践场景。同时,推出法律服务品牌,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法律服务高地。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借助中国新加坡合作优势,持续深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国际协作网络。依托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与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共建国际商事调解人才培训基地,创新立体化培养体系;推动园区优秀涉外律所与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签署《海外服务窗口共建协议》,在新加坡设立实体服务窗口,实现跨境商事纠纷“一地受理、双城协同”,构建起“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服务共通”的涉外法律服务生态圈。

同样锚定建设国际法律服务高地目标的还有2024年启动的江苏(南京)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全省首创的省市区三级联动示范工程,该中心由江苏省司法厅、南京市司法局及鼓楼区人民政府三方协同共建,创新构建“全链条、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生态。

截至目前,全省涉外律师人数达到1013人,已建成379名律师组成的省级涉外律师人才库,91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45名律师入选全国涉外领军人才库,法律服务覆盖国际贸易、海商海事、能源与基础设施、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涉外专业领域。

 

强化协同育人 培育涉外法治“青苗”

202535日,一场由南京财经大学与南京仲裁委员会主办的涉外仲裁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宁开讲。江苏省律师协会国际商事仲裁业务委员会主任、英国皇家特许仲裁员协会资深会员陈发云,围绕“国际仲裁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以经手的跨国案例为引,通过“案例沙盘推演+互动答疑”模式,为300余名青年教师及法学专业学生讲授国际仲裁实务。

近年来,江苏采取与高校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专项培训等方式,构建起“平台筑基、校地协同、实战赋能”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多点发力,加快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

20241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联合发布《关于公布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的通知》,江苏两所高校——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位列其中。同年5月,江苏省委依法治省办、江苏省司法厅联合省教育厅,选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5所高校作为首批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建立健全培养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协同育人机制。

汇集高校学术资源,融合实务部门实践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以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促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

20241010日,江苏省涉外法治人才暨法治督察工作培训班在苏州大学迎来首次开班。100余名来自高校、机关、群团组织等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人员、实务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推荐为驻外法律专业人才后备库人员接受同堂培训。

在校法学生作为涉外法治人才的战略后备军,承载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人才储备的使命。2024923日,与江苏(南京)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同日启动的,还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14所高校法学院联合发起的涉外法律高校联盟。通过开展涉外法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国际交流项目,联盟正加速破解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中的理论与实践断层难题,为服务国家开放战略输送复合型法治人才。

南京师范大学涉外法治学院副院长张鹏介绍:“江苏重点建立法学院校与政府、司法机关、企业、法律服务机构等涉外法治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协同工作机制,打破法学院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涉外法治实务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法学院校,发挥涉外法治实务部门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让更多学生参与涉外法治实习实践。”

20244月,南京市律师协会“小海龟俱乐部”走进江苏大学法学院开展主题沙龙活动。活动当天,俱乐部理事祝心怡律师以“从江南大学到伦敦大学学院——申请学习之路”为题,介绍了申请境外高校的要求和条件,鼓励有留学计划的同学树立自信。俱乐部理事陈喆律师以“国际商事仲裁律师的0-3年”为题,向学生们介绍成为一名国际商事仲裁律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俱乐部主席张佳告诉记者:“优秀的涉外律师需集法律专业、语言优势与国际视野于一身,同时要有家国情怀、精准把握政策导向的能力,要恪守职业责任。”俱乐部在深化国际交流、推动业务创新基础上,着眼行业长远发展,培育涉外法治人才后备军,带头走进校园,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当天,同学们围绕留学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涉外法律技能提升及语言应用等话题踊跃提问,与嘉宾展开深度对话。江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朱玲萍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与南京律协及“小海龟俱乐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走出去+请进来” 跑出人才培养“加速度”

近年来,江苏紧扣涉外法治人才梯队建设需求,系统性构建“海外研修+实务赋能”双轨道培养体系。累计组织近10批次200余名涉外律师赴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国际法律服务高地开展培训交流。

2024918日,新加坡FOXWOOD律师事务所内,来自北京盈科(苏州)律所的青年律师彭湃开启一天的跟班实训。“协助接待来自不同国别地区的客户,参与新加坡可变资本公司法律实践、跨国公司并购交易尽职调查……我每天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积累办案经验。”他有感而发。

国浩律师(苏州)事务所黄亦依律师同样有此感慨:“通过资深大律师的指导,我多维度深入了解新加坡的争议解决体系。其间,参观了新加坡最高法院,通过专业讲解以及旁听案件证人交叉盘问环节,对比中新诉讼程序差异,引发我的全新认知,收益颇丰。”

20243月,苏州工业园区律协与新加坡律师公会携手启动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律师交流合作项目,构建跨境法律人才双向交流通道。彭湃作为首批、黄亦依作为第二批入选者,先后入驻新加坡FOXWOOD、德尊律所开展沉浸式研习。在为期三个月的实训中,青年律师深度参与跨境并购尽调、国际法律文书撰写等核心业务,深入了解新加坡新型投资基金架构设计、跨境数据合规等前沿领域实务技能。黄亦依完成某中资企业新加坡诉讼策略分析报告,获客户高度认可。截至目前,该交流项目已组织两批5位优秀涉外律师赴新加坡等国际知名律所实训。

20245月,在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指导下,江苏省司法厅联合省律师协会,紧抓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ICCA)大会于香港举办的契机,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江苏涉外法律服务专场推介会。作为国内省级层面首次在国际仲裁盛会期间开展的系统性法律服务推广活动,以“赋能跨境法治 共拓国际蓝海”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案例分享、圆桌对话等形式,全面展示江苏涉外法律服务在跨境投资仲裁、海事海商争端解决、国际合规体系构建等领域的专业优势,有力提升了江苏涉外法律服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活动结束后,江苏积极推进相关成果落地。仅用时四个月,江苏首家苏港两地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法德东恒柯伍陈(南京)联营律师事务所正式获批成立。

这种合伙联营模式既是对商务部印发《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提出的“探索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组建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响应,也为两地律师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交流合作平台。

内地联营方——法德东恒柯伍陈(南京)联营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沙鹭律师介绍,内地律师与香港律师在日常业务中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处理复杂的跨境法律事务。

此外,近年来江苏着力搭建兼具广泛性与专业性的国际化交流平台,通过“筑巢引凤”,把知名国内外仲裁机构请进来。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创新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综合体,引驻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苏州工作委员会等50余家专业机构,江苏(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牵头组建长江经济带国际商事仲裁高质量发展联盟,联动长江经济带12家仲裁机构、4家高校法学院、6家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涉外仲裁发展。

无论是建立多层次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库的规划引领,还是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专项培训多点发力;无论是双中心平台集聚的国际资源,还是“走出去+请进来”双向流动的专业智慧,江苏正以“法治赋能开放”的生动实践,书写涉外法治建设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