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9家律师事务所在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1家分支机构,建设汇集60余部东盟国家法律法规翻译、入库的中国-东盟法律法规数据库,设立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搭建涉外法律服务“大舞台”……
翻开广西司法行政系统涉外法治实践答卷,一个个涉外法律服务“桂”品牌勾勒出涉外法治建设的清晰轨迹。
在开放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广西司法行政系统创新谋划涉外法治建设蓝图,搭建涉外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平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涉外法律服务“桂”品牌持续发力,不仅成为广西优化涉外营商环境的法治名片,更在区域国际合作中彰显出独特的“桂”字力量。
高位谋划一体推进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2024年1月,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召开涉外法治建设工作座谈会,吹响涉外法治建设工作的集结号。
一年多来,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先后印发实施《加快推进广西涉外法治建设2024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广西面向东盟涉外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24家单位和14个设区市党委推进涉外法律服务的工作任务,厘清广西涉外法治工作的“路线图”。
今年4月17日,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召开全区涉外法治工作会议,探索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为构筑广西涉外法治大协同工作格局奠定基础。
涉外法治建设高位谋划,涉外法治领域制度供给高歌猛进。五年来,广西先后出台多部具有涉外因素的地方性法规,广西自贸试验区共形成214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并复制推广,其中76项属全国首创。
自治区司法厅积极推动与越南广宁省、谅山省、高平省、河江省司法厅签署合作备忘录,与越南边境四省司法厅共同加入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联合工作委员会,达成桂越法律与司法领域的友好合作共识。
双多边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拓宽。2024年12月,自治区司法厅、广西民族大学联合承办澜湄国家司法部官员高级研修班暨澜湄国家法律与司法交流合作机制磋商工作会议,推动区域法律与司法交流合作机制平台顺利搭建。
逐步完善的涉外法律服务体制机制如同肥沃土壤,为涉外法律服务“桂”品牌的成长输送充足的养分。
从顶层设计到机制创新,从本土服务到国际布局,广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国际化涉外法律服务模式。今日之广西,正以全链条法治保障,为对外开放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育才强能筑牢根基
人才是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桂”品牌发展的核心力量。
5月26日,自治区司法厅联合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涉外法治人才“青苗”集训营正式开班。集训营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助力学员向“懂法律、通外语、精实务”的复合型法治人才靠拢。
近年来,自治区司法厅常态化开展“法律+外语”培训课程,面向东盟组织多种形式的对外法治交流活动,致力于为广西司法行政系统涉外法治人才搭建从“青苗”到“栋梁”的成长平台。
2024年5月,新加坡律师公会与南宁市律师协会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围绕法律研究、专业培训展开全方位互动,共同提升跨境法律服务水平。
目前,广西律师事务所与区内外高校共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10个,培训律师4215人次,共选送29名广西律师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法律服务机构交流学习。全区建有涉外律师人才库,共计入库44名律师。
广西司法行政系统从政策引领、协同培育、实践锻炼、交流合作等多维度发力,为区域法治建设与经贸往来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自治区司法厅印发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支持专项实施方案,顺利参与组织完成第一届全区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协同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民族大学建设中国-东盟法学院,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平台。
在涉外仲裁领域,广西依托行业协会,加强与东盟国际仲裁机构交流合作,推荐优秀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进入国际仲裁机构任职,引进境外优秀人士到区内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加快培养一批擅长办理涉东盟业务的法律服务人才。
与此同时,广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立足本地实际,强化对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培训与选拔,建立健全了中越普法骑行队、中越山歌普法队、中越跨境劳务法治宣传队等队伍,并精心谋划开展“法治三月三”等兼具地域特色与涉外元素的法治宣传活动。
如今,一支支既懂法律又熟悉民情的涉外法律服务队伍正迅速成长,共同构筑起强劲有力的涉外法治人才“桂”方阵,为“桂”品牌持续注入活力。
破局立新开拓品牌
钦州港某公司与广西某建筑工程公司因超千万元买卖合同产生纠纷,受客观因素制约,线下开庭困难。钦州仲裁委员会启用在线争端解决机制(ODR),经商事调解程序,双方通过ODR系统线上协商达成和解。
ODR国际商事调解模式由钦州市司法局、钦州仲裁委员会依托钦州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打造,具备在线立案、远程调解、电子送达等功能,支持区块链存证电子合同识别,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涉外商事争议线上解决服务。
广西司法行政系统深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精心培育并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涉外法律服务“桂”品牌,不断提升广西涉外法律服务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2021年12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探索打造立足广西、影响全国、面向东盟的法务高地。
2022年12月,全国首个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的国际民商事调解机构——广西国际民商事调解中心设立,向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迈出关键一步。
2024年9月,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在南宁揭牌,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机制,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商事争端解决“广西样板”。
目前,广西已建成并优化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及钦州港、崇左等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企业服务中心等涉外法律服务平台,累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2万余件。
既扎根本土,也布局海外。广西9家本土律师事务所跨越山海,在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1家分支机构,将专业法律服务延伸至国际前沿。南宁、北海、钦州仲裁委相继设立国际仲裁院,以专业化、国际化的仲裁服务,为跨境经贸合作筑牢法治保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桂”字号法治力量。
在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的时代背景下,自治区司法厅创新打造中国-东盟法律法规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已完成60余部东盟国家法律法规的收集、翻译与入库工作,预计于2025年底实现100部法律法规入库的目标。
聚焦各级口岸和边民互市点多、边贸活跃、边民往来频繁的特点,广西依托各边境乡镇、村屯人民调解组织以及商会、行业协会等专业涉外调解组织平台,聘请中越边民、中越律师、驻地商会会员为调解员,深度参与中越边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从云端解纷平台到智慧法律数据库,从跨境调解网络到涉外法律服务“大舞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法律服务“桂”品牌,以专业高效的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广西涉外法律服务的国际影响力,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