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调解+公证”助力农民工“薪”事速解

时间:2025-08-05 13:47:13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江淮公证处  点击:0

司法培训资讯网:烈日下的工地,汗水浸透衣衫,可当工程完工,结算单上的数字却成了悬在心口的“石头”。

去年年初,张师傅和李师傅在赵某承包的建筑工地上干活,工程结束后,赵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及时结算工资,于是向二人出具工资欠条,并口头约定偿还期限。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张师傅和李师傅一次次催要,赵某却因工程亏损始终未兑现承诺。无奈之下,两人一纸诉状递交到人民法院。

------

微信图片_2025-08-05_140638_639

我处驻点法院的公证调解员接到委派调解通知,深知农民工工资关乎基本生计,刻不容缓,就第一时间与原被告进行了电话沟通,厘清双方核心诉求与痛点。

在前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公证调解员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调解现场,一边是张师傅、李师傅迫切的生计需求与维权决心,另一边是赵某坦诚的实际困难与还款意愿。

“咱两边坐下来,当面锣、对面鼓地把这事儿解决掉,不用上法庭,往后大家都轻松……”调解员居中引导,把握平衡点,努力促成互谅互让。最终,一个兼顾现实困境与法律保障的解决方案成功达成:

1.当场兑现解燃眉:被告赵某现场支付了拖欠工资总额的60%,张师傅、李师傅心生慰藉,紧锁的眉头得以舒展。

2.白纸黑字定承诺:双方就剩余40%工资的支付金额、时间节点等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书面还款协议。

3.赋强公证筑后盾:公证介入,对该还款协议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若赵某后期未按约履行,张师傅和李师傅可凭公证书和执行证书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省去诉讼程序,提升债权实现效率。

这个调解方案不仅解决了农民工的“薪”头大事,保障了其核心权益,也为暂时陷入困难的赵某争取了缓冲时间,体现了法律的温度。至此,这场劳务纠纷在“调解+公证”的组合拳下,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真是感谢,心里面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了!”两位师傅事后送来锦旗,对我处驻点法院的公证调解员表示感谢。

调解破僵局,公证固成果。本案的成功化解,是江淮调解服务中心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方式的生动实践,让公证的预防性司法制度优势与调解的柔性化解特色深度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方案,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