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法涉外法律服务平台:一份10万元的遗产,四位陷入悲痛的子女。当亲情在现实面前遭遇考验,扶风县公证处主动作为,将调解关口前移,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温暖的为民情怀,让濒临破裂的亲情重归于好。这不仅是一桩公证业务的办理,更是一次“公证为民”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

11月份,扶风一谭姓人家接连遭遇不幸,九旬父母在20日内相继离世,留下了三女一子和一笔10万元的存款。父亲生前由儿媳妇长期照料,母亲则在三个女儿家轮流居住,子女们均在不同程度上为父母晚年生活付出了心血,然而,伤痛未愈,遗产继承却成了姐弟亲情的现实考验。
面对这一情况,扶风县公证处公证员没有简单地“就证办证”,更没有将其推向法院,而是通过角色转换,逐步化解家庭遗产纠纷。首先,充当“倾听者”,不评判对错,而是让他们充分倾诉各自的委屈、付出和担忧,了解案情,更触摸到了这个家庭背后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脉络。其次,充当“释法者”,在取得当事人信任后,公证员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民法典》关于法定继承和“多尽赡养义务可多分”的规定,强调法律并非冰冷无情,其根本目的是在公平的基础上维护家庭和睦。最后,充当“引导者”,引导子女们回顾父母一生的艰辛与对家庭的付出,启发他们思考:“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是你们为这十万元争得面红耳赤,还是希望你们兄妹四人继续相互扶持?”公证员的句句引导,旨在唤醒他们内心最深处的亲情记忆。
遗产有价,亲情无价。经过公证员情、理、法的耐心沟通,四位子女终于意识到,维系手足之情远比争夺遗产份额更重要。最终,一家人自愿决定,父母留下的遗产由他们共同继承,平均分配。随后,公证员第一时间为他们办理了继承公证,用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证书,为这份来之不易的手足亲情盖上了“定纷止争”的印章。
扶风县公证处始终认为,公证工作的价值,绝不止于出一份证明,更在于做社会矛盾的“化解者”,群众权益的“守护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将继续秉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让公证服务不仅具备法律的刚性,更充满人性的温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份公证书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