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李某学习成绩优异,因一次“意外”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社区矫正,入矫时他还是一名大一新生,当时他自卑、迷茫且消极。为了做好对李某的教育帮扶,园区司法行政机关针对其未成年人的特点,建立了由司法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学校辅导员、社会组织、政法“五老”志愿者、家属等组成的矫正小组,帮助李某走出阴霾、重树信心。如今,李某深刻认识到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的重要性,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发研究了多项产品专利,寻找到了奋斗的方向,收获“新生”。
近年来,苏州市司法行政部门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围绕省司法厅“一三三”社区矫正服务模式
按照“一县一品牌”要求
推进打造11个社区矫正品牌项目
其中昆山打造2个矫正项目
项目品牌建设工作获司法部、省司法厅肯定
其中2个工作案例
获评省民政厅、市未保办优秀案例
注重以上带下 指导节点化推进
成立社区矫正品牌项目推进小组,按项目节点协调指导各市(区)推进品牌项目开发、实施和完善。立项阶段组织专家会商研讨,指导筛选项目主题、调整项目重点、细化项目举措,有效提升项目创新度,增强项目实用性和推广价值。项目中期召开3轮专题汇报会,把控项目实施进展,及时指导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项目总结阶段分5批次对接指导项目负责人梳理总结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评估项目实施效果,并组织汇编《苏州市社区矫正一县一品牌指导手册》,加大推广力度,促进交流学习。
聚焦现实需求,开发实用型项目
吴江区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社区矫正实践经验及疫情形势,出台《助力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经营八项措施》,打造“无疆服务”社区矫正品牌,今年以来助力本地企业发展超1亿元业务。吴中区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较多,充分发挥政法老同志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践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招募制管理、结对关爱、激励保障等机制,持续开展“政法五老阳光同行”项目,助力结对帮扶对象4人考入大学、3人自主创业、7人顺利就业。太仓市利用长江沿江区位优势,实施“以法之名 守护长江”社区矫正损害修复项目,打造文化矫治名片。
借助多元外力,提升专业化程度
常熟市司法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合作建立“社区矫正教学实践基地”,完善社会心理学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推动“润心矫正”项目开展。昆山市、工业园区、高新区司法局购买市义工联、众合社会工作事务所、明德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助力涉环境资源类、未成年人等重点对象分类矫正、损害修复。相城区、姑苏区司法局深化“律师+社区矫正”“法企同行 护矫远航”项目,对接律师协会邀请资深律师全流程参与社区矫正。
强化项目配套,搭建实践型平台
张家港市投入180余万元建成”智慧矫正中心”,集成信息化设备,升级”智能化助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项目”,将无障碍报到、实时监控、远程督查、无感签到、信息交互等科技功能贯穿矫正全过程。吴江区司法局推动示范区内共建7个社区矫正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组建长三角法治文化学习资源库,联合区检察院开发运行全国首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大数据监管平台”。太仓市建立”长江生态保护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基地”,持续开展长江大保护争做守江人“志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