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全力维护企业权益、壮大人才力量、优化升级服务……近年来,深圳通过多项举措加强对涉外公证业务深化发展和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涉外公证公信力、创新力、影响力。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深圳已有11家公证机构,其中公证员176人、公证员助理188人,聘请19名可直接提供英法意西日等外语翻译服务的专业外语翻译人员。近五年,深圳累计办理涉外公证业务(含涉港澳台公证业务)约20.88万件。
起步谋篇、党建引领,坚守“主阵地”
截至2022年底,深圳各公证处均成立党支部,形成“党建+”融合型工作模式聚焦针对涉外公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深圳市司法局还专门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党总支,推动深圳市公证协会秘书处成立党支部,实现公证行业党组织全覆盖;加强“两结合”监管,创设全市公证机构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党建专项检查,加强以党建铸魂,提高公证从业人员风险意识,领悟涉外公证质量优先重要性,深刻领会涉外公证业务的深远意义。
承上启下、靶向战略,扩大“影响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推进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需要高质量公证法律服务助其蹄疾步稳“走出去”,其中用于境外个人学习、工作、生活和企业经贸、业务往来的公证书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如在美加澳新和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公证书的使用不可或缺。
如2016年设立“深圳公证处华为服务中心”服务窗口,为其高效办理和出具了大量的涉外民事、商务文件、证据保全等公证文书,尤其在涉外民事公证方面,日均办证量多达50余件,截至2022年12月共2万余件,极大缩短外派员工签证办理时间; 2020年,推动前海公证处在外籍居民最集中的南山区蛇口街道设立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在深外籍居民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法律服务。截至2022年底,涉外公证从业人员在中心供开展各项服务910件次,受众1939人次,其中,法律咨询和服务298件次、涉外纠纷调解15件次、公证服务597件次;并全国首创跨境公证法律服务,快速解决境外律师跨境取证难问题,大大提高律师所出具法律文书效率,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切实便利,改变传统涉外公证单一证明模式,更好地满足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部署贸易需求。
转变方法、科技赋能,提升“价值链”
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切实解决因不便回国导致的异地办证难问题,深圳公证行业迅速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公证服务“不掉线”。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公证处对可在线核实的涉外民商事文件,3个工作日正常出证,加急最快立等可取;为市民在办理涉外公证基础上还可免费提供领事认证代办服务。
同时,公证机构对公证服务活动中发现的失信行为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类型化数据分析,为相关行业和组织涉外商事活动把控合规风险提供积极协助。前海公证处还通过自主开发“前海公证云平台”,为海外中国企业和华人华侨提供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具备人脸核验、电子签名、数字证书、电子存证、视频交互等信息技术。截至目前,已办结涉及英美澳加等11个国家共22宗海外远程视频公证。
合力共管、制度规范,筑牢“防火墙”
公证质量和公信力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是公证职能作用发挥的基础和保障,公证程序制度则是保障公证质量和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公证行业通过公证质量监督检查、涉外公证专项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等行动,对涉外公证质量严把“入口关”,杜绝关系证、人情证等情况;2020年深圳市公证协会出台《关于办理海外远程视频指导意见》,规范办理该类公证业务,领广东公证行业之先;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提供丰富专业、便捷高效的培训课程,2022年全体会员累计学时16647个小时,提升公证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和筑牢质量意识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