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涉外法治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的时代标志

时间:2024-01-23 17:35:18  来源: 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点击:0

司法培训资讯网:2023年涉外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能够入选年度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意义非凡且影响深远。涉外法治,是中国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对话的时代标志。就2023年制定的这几项重大涉外立法而言,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集中阐述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原则立场和制度体系、对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总体规定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对外关系、对外工作全面步入法治轨道。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不仅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首次以立法方式确立我国的外国国家豁免制度,而且顺应国际关系发展和国家利益维护的现实需求,从以往长期坚持的“绝对国家豁免”转向“限制国家豁免”,这一重大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虽经多次修改,但专门集中于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还是首次,对进一步提升涉外民事案件审判质效,更好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更好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均可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出台了多部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涉外法律法规,如《出口管制法》《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反外国制裁法》等;对全社会及个人产生重要影响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也包含相应的域外适用条款。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法治建设与革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涉外法治和国际法治的强力推进。如改革开放后具有开创性意义的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99年《经济合同法》与《涉外经济合同法》的并轨、2001年中国入世时从中央到地方对法律法规的全面清理等等,都是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统筹推进的直接体现。当然,目前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离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面对现实生活涉外关系的普遍化、常态化且快速增长态势,涉外法治在数量和质量、硬件和软件上之供给均显不足;涉外立法与涉外法律实施之间仍有脱节;法学学科及人才培养也存在“部门法壁垒”、知识碎片化、偏离实践等诸多问题。中国涉外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微信图片_2021111209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