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在培育壮大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领域的创新和服务优化将达到新的阶段,公证服务金融改革的内容和模式也需要迭代升级,顺应时代的呼唤。川渝金融公证发展交流研讨会,立足当下、思考未来,碰撞思想、开拓眼界,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特撷选主旨发言及专题分享内容,供行业参考。
金融公证前景分析
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云南省昆明市明信公证处管委会主任 段伟
90年代,有人说“公证发展应从涉外转到民事,民事再转到金融”,可见金融公证在公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现今,以金融公证为代表的公证实务中涌现出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分析清楚、干在实处、展望出路。
01金融公证现状与问题:效力价值已到极限
当前金融公证服务收费,从双方收费变成单方付费模式。双方付费即当事人承担一半费用,变成单方付费模式后,银行会在付费标准中考量经济负担问题。银行承担公证费用情况下,通过公证的普遍性服务模式来预防风险,若出现问题再找律师进行诉讼救济,银行会结合两种方案的规模效应和个体差异付费比较,如果继续按标的额收取公证费用,从规模效应角度金融公证服务不再具有经济效益优势。
02如何应对:用调解的思维和方法重做金融公证
纠纷被预防的表现形式,即实现了债权人的利益,也就是纠纷并没有发生。实践中,公证的执行证书是通过法院来执行的,法院执行迅速,当事人银行就会满意,但执行环节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赋强公证的执行问题会经常被滞后。如果在执行调解中,公证积极介入解决纠纷的领域当中,让纠纷通过前端证据预防效果,在后端发生法律效力,实现债权人的利益,这种业务就重新焕发生命力。我们的改革思路应该是将能不能直接实现债权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量,用调解的方式重新解决执行证书,让债权人“落袋为安”的诉求得以在前端控制中予以显现,通过控制结果来谋求过程。
03追本溯源:努力成为民商事领域专家
金融机构都是全面的格式合同,凡是在加上执行条款时都要和金融机构协商,在不控制合同文本的情况下,只能在纠纷中简单赋能,也就是简单赋予其执行力。要记住,在民事公证,特别是在民事遗嘱类等吃“效力饭”的公证业务上是吃过亏的。简单吃“效力饭”,强制执行效力也可能重蹈遗嘱优先效力的覆辙。上面提到的介入执行调解的过程,仅仅是让执行效果呈现在债权人面前,后端更要注意在经济类型公证当中,要求我们每一名公证员必须成为民商事领域的专家,特别是商事领域的专家。
深化公证执行融合发展 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重庆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建磊
01融合发展的基础
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4500多万件,法官人均办案356件,部分地区如江苏、重庆等法院人均结案超过500件。赋强公证应当成为多元解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督促债务人自动履行债务、有效解决纠纷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也能够提升当事人对债权清收、债务履行的可预期性。
02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人民法院案件受理量较大,但是赋强公证执行类案件占比依然不高,公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根据2021-2023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相关数据表明,全国法院受理的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案件占比仅为0.37%。究其原因,一是公证化解纠纷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需深化;二是公证与执行衔接不够顺畅;三是部分领域公证业务的推动尚需拓宽加深,尤其是金融债券领域尚有待继续发力。
03融合发展展望
一是提高市场主体对公证特有价值的认知。公证具有“预、高、快、省”的独特优势,“预”即赋强公证作为一种纠纷预防前置机制,“高”即是通过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明显提高执行力度。“快”即可直接申请进入法院执行程序,快速执行到位。“省”即可以省去繁冗的诉讼审判流程,提高司法效率。
二是建议公证机关进一步规范自身业务准则。树立风险意识,规避借贷双方主体不实、未核实法人关系等潜在的风险,提高公证债权文书的可执行性。优化金融公证服务,丰富公证服务金融工作的种类和服务模式。发挥公证沟通职能,参与执行调解、公证文书送达等。
三是构建公证债权文书客观审查规则体系。对公证债权文书的审查原则上应该监督与支持并重原则,遵循司法牵引原则,对公证债权文书可能存在的真实性、合法性错误依照法定事由依法进行审判。
浅谈公证对法院工作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姚洪
01公证能减少法院诉讼案件,节约司法资源
当前法院办案主要还是延用传统模式,法院司法资源不能满足金融机构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而赋强公证介入具有事前介入、高效快捷、成本可控的特点。同时赋强公证债权文书可以不经审判直接进入执行程序,极大减轻法院诉讼负担,节约司法资源,对推进诉源治理具有明显的作用和显著的优势。
02公证能弥补法院司法资源不足的短板
2017年7月以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公证机构与法院开展合作,广泛开展法律文书送达、调查取证、参与财产保全、参与执行以及全流程公证法律服务等事项,实现公证类司法辅助的全面承接。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有利于保障法官集中精力做好司法审判工作,提高审判效率,缓解法院人案矛盾。
03公证是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解纷的重要一环
公证是我国预防性司法制度,具有证明、监督、服务、沟通功能,当前重庆法院很多都与当地公证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公证机构派驻人员到法院参与诉调对接,以保促调、多元解纷工作,这一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社会解纷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公证机构改革创新发展。
四川省金融公证发展概况
四川省公证协会会长 扎柯
01四川省金融公证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9年至2024年,四川全省公证行业共办理金融赋强公证150万件,涉及贷款金额4500余亿元,出具执行证书2.5万件,占全部公证债权文书的1.77%。长期以来,金融赋强公证业务是四川省公证第二大业务。
02金融公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省相对亮丽的金融公证赋强背后,实际上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难题有待解决。一是公证介入金融领域的防范不广、程度不深。二是金融信贷的卖方市场现象导致金融赋强公证竞争激烈。三是金融机构压低公证手续,致使公证处成本管理困难。四是金融赋强公证办证质量有待提高。
03当前金融公证的积极变化
在总结成绩、查找问题、直面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在金融公证受房地产整体出现下滑趋势下,伴随着法院开展诉源治理、金融行业强化源头风险防范新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赋强出现了可喜的积极变化。一是普惠性信贷赋强公证受到青睐。二是积极推进诉源治理。三是新型债权文书逐渐进入赋强公证视野。四是《民法典》放宽耕地抵押限制有力拓展农村融资信贷公证。五是远程视频公证、电子赋强公证得到金融机构的普遍好评。
04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是组织行业专家与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和各金融机构共同研判,深入开展银证合作,加大金融赋强公证开发力度的方法措施。二是组织进一步修订《四川省公证协会债权文书赋强公证指导意见》,根据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完善金融赋强公证的办证方式方法。三是创新金融赋强公证办证方式,大力推行小额贷款电子赋强公证模式。四是继续强化公证债权文书办证实务培训,不断提高公证员办理金融赋强公证的水平和能力。五是进一步规范金融赋强公证服务事项,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竞争行为,净化金融赋强公证环境。
赋能新发展 重庆公证全方位助力金融风险防控——重庆金融公证发展状况报告
重庆市公证协会副会长 曹春华
01聚焦建好“三大机制”,提升金融法治环境新能级
全市公证行业坚持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作为提升金融法治环境的“主引擎”,全方位打造公证和金融行业良性互动“生态圈”。一是建好“横向协同”机制,探索打造银行、法院、公证“三位一体”防范金融风险新模式。二是建好“宣传交流”机制,从协会层面搭建公证机构与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公证行业与金融业开展多层级合作。三是建好“执行联动”机制,积极争取法院执行部门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不断畅通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的执行渠道。
02聚焦夯实“三重保障”,构建金融创新发展新格局
全市公证行业主动融入金融创新发展新格局,找准定位、精准施策,推动实现高水平、高质量跨越发展。一是夯实制度保障,为公证工作全方位服务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制度平台。二是夯实质量保障,为公证服务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氛围。三是夯实经费保障,通过赋强收费标准的“双连降”,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实现债权的有效法律途径。
03聚焦优化“三项服务”,打造金融机构服务新体验
全市公证行业坚持把金融公证作为行业转型升级、优化服务的“主战场”,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变革服务方式。一是开展“延伸服务”,构建“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性金融公证服务新模式。二是提供“精品服务”,根据金融机构需求不断创新研发优质服务产品。三是打造“智能服务”,推动公证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04聚焦发挥“三个功能”,塑造更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调结构、优布局”,发挥金融公证防控金融风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诉源治理的功能优势,持续推动金融业务创新“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全市41家公证机构均开通了金融公证服务窗口,已和100余家金融分支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近三年来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金融公证25万余件,涉及金融交易金额近3000亿元,涉及各类市场企业主体3.5万余个,连续7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0年增长率高达69%,金融公证占比20%以上,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有效维护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