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么困难的时候,你们能够竭尽全力为我们企业解决难题,真是太感谢了!”这是今年2月份疫情严重时,某企业负责人在电话中给临汾市平阳公证处主任的答谢之语。
今年以来,临汾市公证机构狠抓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办证质量提升,先后采取网上在线证明、异地公证协作等方式帮助企业办理各类公证近500件,涉及金额7千余万元,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四个紧抓”构建党建新格局
为了确保全市公证机构管理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临汾市司法局推动市县两级18个公证处中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一是紧抓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提升。各公证处党支部以“两学一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公证行业集中警示教育等活动为抓手,推进学习教育主题化、理论学习制度化、创新党建特色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紧抓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标准化推进。各公证处党支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高标准打造党建工作新阵地。侯马公证处建立了54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平阳、华尧公证处悬挂党务公开、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版面,摆放报刊架、学习资料、资料柜等设施,为党建活动开展取得实效创造浓厚氛围。三是紧抓党员先锋作用模范化发挥。各公证处党支部普遍将“为民服务”作为党员承诺制度的核心,支部党员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带头履行“应援尽援”的职责。四是紧抓党员活动形式多样化拓展。各支部贴近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法律服务改革,不断改进党员活动形式,引导全体党员增强党性观念。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体党员积极投身各地疫情防控岗等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守正务实 拓展服务新形式
今年以来,全市公证机构落实便民利民举措,不断提升公证法律服务质效,证明材料清单“最多跑一次”由48项扩大到100项公证事项,各公证机构全部在办公场所和微信公众号公示了“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各类公证事项的证明材料清单,公布了单位及各公证员的业务咨询预约电话;全面推行节假日、公休日轮流值班、预约办证和延时服务,解决上班族等群体办证难问题。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受理告知。对申办民事及涉外、涉港澳公证事项,证据材料齐全、真实性无异议的实行一次性受理办结,让当事人少跑路。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十个月全市公证机构举办法律讲座18次,提供扶贫资金5万余元,为行动不便当事人及困难群众实行预约上门服务980余人次,为困难群众、企业减免收费50余万元;受理一次性办结公证事项1100余件,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勇担责任 建立便民新业绩
全市各公证机构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开通了办证“绿色通道”。先后通过走访数百家能源企业,了解能源企业在改革、转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需求,为能源企业在债权转让送、资产设备拍卖、抵押贷款等方面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公证赋强执行法律效力,最大限度保障银行及时回款,保障贷款企业缩短程序及时筹资发展运转,助推临汾市能源产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霍州市公证处首次尝试采用无人机航拍与传统人工地面拍摄相结合方式,为当地政府办理进行保全证据公证。侯马市公证处开展“送法进企”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公证人员20余人次深入驻地8家民营企业开展公证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体检活动,自编宣传资料重点宣传“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公证能做什么”,帮助企业了解公证、认知公证,合理利用公证规避风险;华尧公证处多次参加区政府组织的工程项目协调推进会,为市、区环境综合治理、二中路、解放东路拓宽改造、辛寺街棚户区改造、中大街拓宽等工程项目提供了公证服务和法律帮助;平阳公证处积极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通过“电话咨询+预约申请”“公证延伸服务”等方式,为能源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实现了8小时外电话预约服务和无节假日服务;同时,参与了解放西路54号院违法建筑的拆除及“靓城提质”行动,配合市政府参与了拆迁总面积达15.8万平方米,涉及住户660户,为市93名援鄂医疗队员颁发了公证服务优惠证;参与了市民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招生摇号现场监督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履职尽责。
此外,浮山县、襄汾县、蒲县等公证机构开通了绿色通道服务,为在异地的企业负责人办理委托公证。对申请人因时间、政策等发生较大变化,而难以开具的证明提供确有困难的,公证处主动联系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共享核查或代为核实,由承诺书代替证明,减少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