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近日,丹阳市公证处充分发挥公证预防职能作用,积极参与诉源治理,运用“公证提存+资金监管+调解”方式成功解决一起涉百人千万元的劳资纠纷。
丹阳市某建设公司自2020年起因疫情及经营不善等原因,一直处于停产状态,2022年1月起至今未能正常发放员工工资、生活费等,社会保险处于停缴状态,员工为索要工资多次聚集上访。6月,公司决定歇业,近百名员工一千多万元的工资、补偿金等费用如何保障发放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丹阳市公证处接到政府参与协调处理上述劳资纠纷的指令后,积极介入,充分运用公证工具和调解相结合的方法维护职工权益,化解矛盾。
01找准切入点。因考虑劳动仲裁周期长、后期公司是否具有给付能力等问题,双方都有意愿尽快解决纠纷,对此,公证处工作人员积极与双方沟通协调,促使双方达成补偿合意,完成补偿额的确定并形成人民调解协议。
02抓好关键点。由于双方信任基础坍塌,员工方质疑用来发放工资、补偿金等资金是否会被公司转移或挪用。公证处提出“提存+监管”专款专用方案,建议将资金提存至公证处,由公证处作为第三方,对资金进行监管和发放,有效解决了双方对于交易安全的担忧。信赖基础修复后,矛盾的解决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03把握落脚点。“公证提存+资金监管”方案敲定后,双方签订了补偿协议调解书。7月底,该公司将保障员工补偿款发放的资金13499850元提存至公证处,公司法定代表人向丹阳市公证处提交《资金提存及监管申请》并签署《资金监管协议》。截止9月20日,已有40余名职工与公司达成补偿调解协议领到了拖欠的工资和补偿款,剩余的将陆续发放。
本案中,“公证提存+资金监管”不仅满足了当事人关于清偿、担保、支付、资金结算等多种需求,还为双方减少了问题解决周期、降低了费用成本、规避了交易风险,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近年来,丹阳市公证处还积极开展“公证+调解”“公证+检察”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公证预防职能参与诉源治理工作,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基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救济权利、救济方式的多元化需求,打好公证组合拳,提供更多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高品质公证服务,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