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今年一个炎热的夏季午后,仪征市公证处接到了当地某医院打来的电话,述称一位80岁高龄病患因无法得到直系亲属的同意置换人工髋关节手术签字而陷入困境,希望公证处能够提供公证法律服务,保障医患双方权利。
“我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想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病患赵先生见到公证人员吐露的心声。经了解,赵先生年事已高且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前不久因髋关节外伤疼痛难忍入院治疗。医院根据赵先生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建议赵先生保守治疗或转上级医院检查治疗,但赵先生坚持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
医院在组织专业医师多方论证后,愿意尊重赵先生的选择,竭尽全力进行救治。但赵先生唯一的直系亲属并不认可这一决定,甚至拒绝在《术前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导致院方的治疗活动无法继续实施。
鉴于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与公共福利性质,更应该平衡好患者与医院的利益冲突。公证人员在全面了解医患双方的情况后,又大量翻阅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案例,最终依据现有法律框架设计了包括委托书、证据保全等在内的组合公证方案:由赵先生委托其再婚妻子作为全权代理人配合医院实施本次医疗活动,以便于应对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针对主管医生与赵先生本人进行的手术前谈话的过程进行证据保全公证,全面、立体固定医院在施行手术前的告知过程,同时也客观记录下患者知情、同意施行治疗方案的真实意愿。赵先生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今年以来,仪征市公证处发挥发挥公证预防纠纷、解决纠纷、减少诉讼的作用,积极拓展公证业务,以便民高效为目标,做强“公证+”,助力医疗行业预防、化解医患纠纷,为“健康仪征”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01打造服务“组合链”
发挥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作用,践行“全生命周期”公证法律服务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优化公证办证流程,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办理特定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实施公证法律援助。联合多家单位,如卫健部门、医疗机构、金融保险机构、公益社会组织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建立起完善的综合医疗公证法律服务平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优势,创新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
02拧紧纠纷“预防链”
运用信息技术,采取数字化办公和科学化采证,实现公证全程录音录像,有效预防和化解纠纷,使群众得到贴心的公证法律服务。全面固定证据,公证参与医疗服务实际上就是对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和患者的知情与同意的法律证明,通过委托书、证据保全公证等方式充分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既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在手术之后变卦、否认自愿签署,也避免医生篡改手术同意书,维护双方权益。
03构建精准“服务链”
组建服务团队,挑选业务精湛的公证员和律师,用好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家库,在“公证+医疗服务”案件处理中提供周到便捷的法律服务。提供一案一策定制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紧贴个人生产生活、工作学习需求的“公证+医疗服务”产品。注重以人为本,从“坐诊式”公证主动转变为“出诊式”公证,对行动不便、符合上门办证条件的当事人简化办证流程,提供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