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海牙公约》和公证实践研讨会(昆明)”成功举办
2023年6月1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学研究中心提供专家支持,昆明市明信公共法律服务研究中心主办的“《海牙公约》和公证实践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外交部领事司认证处处长唐晓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宏俊以及昆明市明信公证处主任段伟作为主讲嘉宾,并有来自9个省市的55名公证同仁参加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为期两天,围绕三个主题,通过授课、主题发言和现场问答的形式,集中讨论了《海牙公约》生效后公证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探讨了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更好地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跨境民间交流。
6月1日上午,外交部领事司认证处唐晓燕处长以线上方式与参会人员就“新时代领事涉外文书工作情况和发展规划”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向与会人员详细说明了《领事认证办法》、《海牙公约》生效后工作机制以及领事涉外文书和领事司的工作内容,完整诠释了领事实务的工作全貌,使公证从业人员近距离聆听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声音。
6月1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马宏俊教授以“加入《海牙公约》对中国公证的影响”为题,探讨《海牙公约》为公证工作带来的好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问题。
6月2日上午,昆明市明信公证处段伟主任发表了题为“从‘变’与‘不变’看涉外公证未来发展”的主题授课,指出在证据证明活动弱化和证据服务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公证人员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合格的“法律代书人”。
6月2日下午,为进一步加深对本次主题的学习与理解,组委会组织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并由四名参会同志进行主题发言:云南省昆明市明信公证处罗苑宁介绍了学习《海牙公约》的心得,并就当前明信涉外工作实际探讨具体落实的路径;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澍解析了为什么公证制度权利保护价值的实现须有技术路径作为保障;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公证处舒红与参会人员交流了近年来办理涉外公证和代办认证的实务经验;陕西省西安市汉唐公证处郝慧敏则分享了2018年汉唐公证处成立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和开通网上申请涉外服务绿色通道以来,参与利用信息化平台服务当事人的获益和经验。
针对上述主题发言,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婉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宏俊教授以及昆明市明信公证处段伟主任进行了现场点评,分别对我国公证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公证制度的价值、公证书域外认可、涉外公证的发展与变化、未来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为促进下一步涉外公证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昆明市明信公证处位于盘龙区东风巷29号的办公场所——明德楼。
《海牙公约》将于2023年11月正式生效,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增进不同区域公证同行间交流的同时,也将助益行业对《海牙公约》的理解,从而主动适应新规则对现行涉外公证业务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人民群众对外交往需求。
小贴士
什么是《海牙公约》?
1961年10月5日,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在第九届会议上通过了《公约》草案,并于1965年1月24日正式生效。《海牙公约》,全称《关于取消外国公文认证要求的公约》。其制定目的在于“取消外国公文书需经外交或领事的认证”,简化原有复杂的领事认证程序中的文书认证流程。
核心内容
取消领事认证。规定缔约国应对属于本公约适用范围内的公文书免予认证;
使用附加证明书。文书来源国主管机关签发附加证明书,以证明文书签署人履职行为的身份、签字及相关印鉴的真实性。
为什么需要海牙认证?
正如人出国需要签证,文件出国想要得到认可同样需要被“认证”,我国领事认证制度通常被称为“双认证”。具体而言,中国内地出具的有关公文书在送往国外使用前,需先在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或其委托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理领事认证,再交由文书使用目的国驻华使领馆进行领事认证。尽管较一些国家的多步认证已经简化,但整套流程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仍较高。
加入《公约》前
目前,一份在我国出具的公文书,办妥涉外公证(或贸促机构证明文书)、外交外事部门领事认证、目的国驻华使馆领事认证,约需20个工作日,最长可达45个工作日。
加入《公约》后
《公约》用简便的一步式证明手续取代了传统认证链,在保持发挥领事认证同样效力的情况下,大大简化了办证程序,降低了办证费用。文书加贴附加证明书后,无需其他认证手续即可在《公约》成员之间流转。
中国正式加入
2023年3月8日,中国正式向《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保管机关荷兰外交部递交加入书,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公约》。11月上旬,《公约》将在中国生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