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张家港市司法局“四化”推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项目

时间:2023-07-05 15:40:21  来源:张家港普法  点击:0

司法培训资讯网:

张家港市司法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办法,以“一县一品牌”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深化品牌,全力推动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再升级。

以健全化的基础夯实执法规范保障

将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充实司法行政职能、打造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新品牌,经过对上争取、横向联系,张家港市成立市、镇两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联络员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机制,全力保障社区矫正工作。2022年,对社区矫正中心提档升级,建成“智慧矫正中心”并全面投入使用。“智慧矫正中心”设置报到大厅、集中宣告室、信息采集室、心理咨询室、视频会见室、谈话教育室等多个功能室,配备自助矫正终端、人证识别仪、执法记录仪、查询触摸屏等信息化设备,全面加强实体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运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

召开社区矫正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社区矫正对象在张家港市社区矫正中心报到大厅办理报到登记

整合资源,组建一支由中心、司法所执法人员和社区民警组成的148人的执法者队伍;组建一支由59名优秀青年组成的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并不断提升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实战能力;鼓励社会参与,组建一支665人参加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有效调动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组建一支由15名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承担社区矫正对象心理辅导、团体小组活动等心理服务项目。通过岗位练兵、拓展训练、业务培训、技能考试、业绩考核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以制度化的标准织密执法规范体系

以省厅《社区矫正执法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为蓝本,深入实践基层司法行政标准化工作,在保留原有工作特色的基础上按照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摸索打造出一套好记好用的工作口诀。以“约、谈、访、查、评”五步工作法抓好社会调查,显示社区矫正的客观性;以“三个明确”和“六个流程”规范入矫宣告,显示社区矫正的严肃性;以“严把五关”规范变更居住地和请销假管理手续,显示社区矫正的严密性;以“日定位、周有声、月走访”规范日常监管环节,显示社区矫正的精细性;以“亮灯行动”开展夜间错时点验,显示社区矫正的震慑性;以“三步教学法”探索新入矫和重点人员短期集训,显示社区矫正的规范性。口诀编排简单易记,方便基层高效开展工作,有效促进执法规范化实施进程。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

以制度促规范,出台《张家港市社区矫正对象法定不批准出境通报备案工作实施办法》,优化流程,细化责任,从源头上有效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出境;联合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等六部门,出台《张家港市禁止令执行工作规范(试行)》,通过明确禁止令执行主体、日常核查禁止令执行的频率、违反禁止令证据收集互通等五大方面,确保禁止令的有效执行;建立矫情分析研判机制,以“日通报、周例会、月总结、季研判”的方式,及时有效进行社区矫正工作分析研判,查找安全风险隐患、堵塞安全漏洞、提高预警能力,社区矫正执法日趋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

以信息化的手段打造监督管理闭环

充分发挥“智慧矫正”技防最大效应,不断筑牢社区矫正“智能高墙”。充分发挥“智慧矫正中心”作用,科学规划,配备智慧矫正装备,建设实战型、智慧型指挥中心,注重数字赋能,通过无障碍报到、实时监控、远程督察、无感签到、信息交互等功能运用,贯穿“入矫”至“解矫”全过程,实现社区矫正全流程统一管理。依托“两图三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和综合研判,构建智慧监管体系。绘制全市特殊人群及重点对象分布图实现动态管控,运用“红黄蓝绿”四色标识挂图作战,对重点对象、重点工作进行分类标识,红色为近期重点关注、需进一步研判跟进处理的事件,黄色为高风险需加强管控的重点对象情况,蓝色为全市重点对象动态摸排情况,绿色为全市基础数据收集分析情况,实现精准防控。建立销号管理机制,实现工作闭环,确保重点事项件件有落实。搭建社区矫正在线教育云平台、语音汇报与声纹智能查验系统、心理测评终端三大平台,实现因人施策、精准矫治。

运用“红黄蓝绿”四色标识挂图作战

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执法记录仪、定位手机、电子腕带、矫务通等现代化监管手段,加强矫正执法的科学技术支撑,实现“人防”与“技防”的补充融合。对社区矫正对象100%实施手机定位,并配备17台执法记录仪、60台电子腕带、65台矫务通手机,采用定期走访和随机抽查等方式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动态,建立随机核查、微信共享定位及实时视频核查记录机制,对异常行踪轨迹深入走访交叉印证各方信息,及时发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不定期开展夜间查访,在重要节点加大抽查力度,增加点验巡查频次、人数,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随着信息化核查频次和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全市不假外出人次同比下降46%,受到训诫或警告人次同比下降35%,提出异议复核0人次,有效防范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再犯罪等现象的发生。

以常态化的监督提升执法规范质效

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督并重,不断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一是内部监督方面,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合议、28天循环检查、重点案件交叉评查、定期督查通报、矫务公开五大机制,确保执法主体适格、流程合规、文书规范,使适用前调查评估、撤销缓刑、警告等重大执法事项程序更加透明化。成立合议小组,对病情诊断、减刑、收监等重大疑难执法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处理。建立“社区矫正案件28天循环检查”机制,成立案件循环检查小组,每日对社区矫正案卷进行督查;成立案件交叉评查专班,定期组织开展跨镇区交叉评查并落实整改;每周以“督查通报”的形式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实行矫务公开,阳光执法,将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情况、分类管理等级调整、外出请假、司法奖惩情况等,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监督,助力内部管理精准化、实质化。二是外部监督方面,与江苏益友天元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采取购买服务形式,明确专职律师为社区矫正中心服务,提供执法事项审核把关、法律援助、法律知识业务培训等系统化法律服务,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主动邀请市检察院监督,通过案卷评查、实地督察的形式对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执法监督,今年以来已开展巡回检查29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销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及时接受社会监督,定期邀请新闻媒体和群众代表参加社区矫正开放日活动、社区矫正工作座谈会等,宣传社区矫正工作,收集群众反馈,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区矫正执法突出问题,不断改进措施规范执法行为。

微信图片_20210111091958

栏目列表

相关内容

-涉外法律-为自贸港涉外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海南律师服务业主题“候鸟”法治人才专题座谈会召开

-涉外法律-即日出证!涉外公证提质增速 全力护航企业出海

-涉外法律-重庆已有九家律所开展与港澳律所联营工作 打破传统模式提供更优服务

-涉外法律-“法护启航 沂企出海”第二期涉外法律培训会在文康临沂所举行

-涉外法律-粤港澳三地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如何对接?这场会议这样说

-涉外法律-跨境贸易法律风险如何破?这场活动给你答案!“民企会客厅”第32期涉外法律服务国际贸易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公证-保全证据公证:关键时刻的“法律保险箱”

-公证-科左后旗司法局召开商事调解组织与公证机构加强合作座谈会

-涉外法律-擦亮涉外法律服务“中山品牌”,中山市律师协会这样做→

-涉外法律-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热点内容

北京发布公证公益法律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公证-合作制公证机构应定性为非法人组织...

甘肃省司法厅印发《甘肃省公证员助理管理办...

-公证-赋强公证助推“诉源治理”显成效

-公证-山东省乐陵市公证处:“抖音视频证...

-公证-长清公证处为马山镇社区安置房提供...

-公证-公证+金融|重庆市公证处与平安银...

-公证-聚力前行!珠澳两地公证员探索推动...

-公证-运用区块链技术全在线核验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