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市司法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公证作为预防性司法制度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医调+公证”工作新模式,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升级、实现实质性化解。日前,成功化解一起损害程度明显、矛盾争议较大、患方家庭特殊的医患纠纷,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医调+公证”提升研判效率
今年8月28日,淮阴区患者徐某因腰部及左下肢疼痛到某乡镇卫生院就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因效果不佳,9月2日转至市区某医院,9月21日进行了左小腿截肢术。患者及家属认为由于乡镇卫生院漏诊,以至于延误治疗时机。院方对此不予认可,为此,双方发生激烈争吵。10月9日,医患双方共同向淮安市医调中心提交调解申请。该中心了解案情后,考虑该案涉及伤残,且患方家庭比较困难,为快速妥善调处该纠纷,立即启动“医调+公证”联动机制,联合淮阴公证处,安排专职调解员、医学专家和公证处公证员,共同组成“特殊案件研判小组”,对案情开展分析研判。小组通过调取病历、梳理案情,对责任予以区分,确定该乡镇卫生院在该医疗纠纷案件中存在轻微至次要责任。
“双员联动”形成调处合力
为切实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一方面市医调中心联合淮阴公证处,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充分沟通,根据责任认定和患方诉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赔偿方案;一方面多次前往患方家中,从专业诊疗和依法维权的角度,帮助患者解开心结,提出合理诉求。由于公证员全程参与,患方对调解工作充分信任,这为后续调解工作能够高效、稳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结合双方的诉求,起草的《人民调解协议》获得医患双方的一致认可。10月18日上午,在调解员和公证员的共同见证下,成功签订调解协议:该乡镇卫生院一次性给予徐某4.5万元补偿金,徐某也不再纠缠。仅用10天,纠纷就得以成功化解。
“赋强公证”确保实质化解
为推动调解协议实质履行,确保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处于对公证机构的充分信任,医患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向淮安市淮阴公证处申请办理人民调解协议赋强公证,对《人民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力,明确医疗机构在公证书出具后十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给予患方上述约定补偿金,如违反协议约定,患方可向公证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直接向有管辖权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淮阴公证处指派公证员不到半天时间,完成了受理、审查、签订、出证等全部办证流程。10月18日,公证员上门将公证书交到了医患双方的手上。徐某表示,这下终于可以安心养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