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海南省三亚凤凰公证处调解一起房屋租赁纠纷 涉案项目金额达30亿元

时间:2023-11-29 10:59:54  来源:法治日报  点击:0

司法培训资讯网:晴朗午后,在宽敞明亮的海南省三亚凤凰公证处调解中心,当事人李某和某公司代表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一场历时一年多、上诉至二审、涉及三十多亿元项目的诉讼就此“案结事了”。

李某是一个80岁的老者,于2021年5月签约租赁了某公司1500平方米房屋作展馆,其中展品估值高达30多亿元。李某在缴纳了前期租金,花费数十万元改造装饰,并将展品悉数搬入后,赫然发现因房屋手续不全而无法通过运营审批。经过反反复复地沟通、索要,该公司也没有提供相关手续,李某于是拒绝继续缴纳租金,双方由此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冲突。

2022年,该公司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足额缴纳租金及违约金。李某提出反诉,要求该公司赔偿因不予提供相关手续导致展馆无法运营造成的损失。一审法院认为李某拒绝继续缴纳租金的理由不足,判令李某支付房屋租金和违约金80余万元。李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时,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统筹考量各种因素,将案件委派给专业度高、信誉良好的凤凰公证处进行调解。

案子刚一接手,就让业务娴熟的“金牌调解员”犯了难,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案件!一方面,李某年事已高,承压力弱,面对投入巨大财力和心血的项目中途夭折,情绪波动很大。另一方面,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长期居住在国外,不能直接参与调解,只是派代表间接传递信息,影响了沟通效率。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调解员驱车前往展馆,实地了解情况;仔细审阅全部材料,厘清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反复研析发现涉案金额虽大,积怨虽深,但当事人均有追求公平解决的愿望。

调解员邀请当事人来到凤凰公证处,现场介绍公证制度和典型案例,取得了争执双方对公证人员和公证调解的信任。李某诉说了与某公司的不愉快经历,并对一审判决不服。而某公司代表则认为,法院一审支持了他们的全部诉讼请求,认为二审也会继续支持,遂不愿意调解。

面对僵持不下的局面,调解员胸有成竹,采取渐进式介入法进一步争取当事人的信任。先与当事人互加了微信,每天像朋友一样问候,然后分别约见恳谈,一点点唤醒双方内心的理性,逐渐渗透调解意见,引导其坐在一起磋商交流。然而,当双方再次在凤凰公证处见面时,几句话不投机,就又大声争吵起来,甚至相互指责对骂,调解工作重陷僵局。

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深知,复杂纷争的背后是各自利益的维护,既要引导双方坐在一起冷静面对,更要拿出彼此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后者才是破解心结的关键。

于是,调解员结合当事人年龄、阅历、利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背靠背倾诉心声、递进式认清法理、一对一说明风险、多轮次积累共识、协同性联合攻坚”来组合施策,重点针对合同的具体条款,逐一解析含义,明确权利义务,指出双方各自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调解员聚焦房屋租金的计算和支付方案,以及腾退房屋的时间和方式,详细释理说法,晓以利害,妥协变通,逐渐弥合了双方当事人的认知差,重新建立了互信基础。

调解过程中,公证调解员展现出清晰的法治思维和厚重的法律素养,立场不偏不倚,建议开诚布公,节奏张弛有度,牢牢把控调解主导权,终于让当事人化解了积怨,消弥了分歧。经过20多天的不懈努力,双方理性地接受了调解方案,在公证员的见证下共同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根据调解协议,李某不仅避免了更高额度的违约金支付,还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来搬离展品;某公司既拿到了应得的租金收益,又及时收回了房屋,免除了继续诉讼的时间、人力、财力成本。双方都对公证调解员的职业优势、敬业精神、专业水准赞赏不已,对调解结果十分满意,两级法院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

“案结、事了、人和”,这正是公证调解的价值所在。公证让调解化作宣传法治、消除戾气、减轻诉累的过程,其“中立、专业、有效”,使之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最重要的“一元”,以此构筑起法治逻辑下诉源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微信图片_2021083111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