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小杨,一个年仅16岁便毅然决然走出大山的少年,他端过盘子,扛过砖,甚至夜宿过桥洞。在成都这座繁华都市中,他历经风雨,摸爬滚打数十载,终以自己的坚韧与勤奋,赢得了一份颇为体面的工作。他的心中,怀揣着一个简单而真挚的梦想——多攒些钱,娶一位温婉的妻子,生儿育女,再将年迈的父母接到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让他们颐养天年。
然而,命运之神似乎并未眷顾这位不懈奋斗的青年。一次工作中的意外,竟让小杨的生命之火骤然熄灭。接到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小杨的父母不顾一切,连夜奔赴成都,只为处理这令人心碎的事宜。当他们颤抖着双手,触碰到儿子那已失去温度的躯体时,泪如泉涌,悲痛欲绝。为何命运的绳索专挑细处断?为何苦难与厄运,偏偏要纠缠那些已然饱受风霜的灵魂?
早年,为了生计,小杨的父母远赴他乡打工,杨父在一次意外中因操作失误,导致右手手臂被截肢。此后,杨母便承担起照顾杨父的重任,留在家中默默付出。为了减轻家庭的重担,年幼的小杨毅然选择辍学,踏上打工之路,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养家的重任。而今,这个家庭的唯一支柱轰然倒塌,仿佛天塌地陷,他们的世界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然而,小杨离世的真正原因尚未尘埃落定,责任归属的迷雾依旧笼罩,这让公司在赔偿事宜上陷入了踟蹰——是否该赔偿?赔偿的金额又该如何确定?
反观小杨的父母,他们坚信爱子是在工作岗位上不幸罹难,这理应被认定为工伤,赔偿自是责无旁贷。
公司希望小杨的父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小杨的父母坚持认为公司不愿赔偿,双方难以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因此互不相让。这让参与调解的派出所和街办的工作人员感到颇为棘手,于是,向我们长期深耕“公证+调解”领域的专业团队发出了求助的信号。听闻此事,我们迅速洞悉了双方的顾虑与忧虑,随即亮出了一剂妙方——“提存公证”。
由公司将双方暂时商定的赔偿金提存至公证处,家属一方后期经过法律程序,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公证处申请领取提存款。公证处秉持公正原则,严格依照法定领取条件进行支付。如此,家属的权益得以坚实保障,无需忧虑判决虽胜,执行却难的困境;公司同样可以安心,依据法院的裁判,若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亦可依法申请返还提存款。
经过无数次的耐心调解与深入协商,双方终于就预先支付家属处理后事费用的具体金额及提存赔偿金额达成了共识。在各方的一致认可下,公证员迅速响应,现场依据各方意愿草拟了《提存协议》,明确了提存款项的转入时间、具体金额、领取及取回的条件,并对各项条款逐一解释,消除疑惑。在确保所有细节均无异议后,各方现场签署了《提存协议》并办理了提存公证。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庭遭遇类似小杨一家的工亡事故,让人非常痛心。工伤鉴定结果没出来,死亡原因难以核实,责任分配和赔偿金额无法确认……一系列赔偿事宜尚不明晰。此时事故双方难免因为互不信任,使得相关赔偿程序难以推进,从而增加损害各方权益的可能性。
针对当事人双方互不信任的情况,是否有法律手段可以为此提供坚实保障?“提存公证”这一法律手段就可以充分借助公证机构的中立性,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提存公证
按照司法部1995年6月2日发布的《提存公证规则》相关规定:提存公证是公证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债权人的利益而交付的债之标的物或担保物(含担保物的替代物)进行寄托、保管,并在条件成就时交付债权人的活动。
提存公证,是遗产处理的公平见证、是债务清偿的定心丸、是纠纷中承担监督保障的桥梁、是房产交易的安心之选、是商业合作的信任纽带。公证机构作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通过提供提存公证服务,充当不信任的各方当事人的桥梁,对资金进行监管,并使之产生债的消灭、履约担保的法律效力,充分发挥了其在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中定纷止争的职能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和诉源治理贡献了“公证”力量,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解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