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所拥有的财富的类型和种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财富中不仅包括传统的房产、银行存款、汽车等,更增加了股票债券、虚拟财产、知识产权以及各种形态的其他投资权益等。所以遗产管理人制度,对于实现被继承人的财富分配意愿、保护继承人合法继承权利,保障遗产合法有序的在权利人中进行分配将发挥重大作用。
从《民法典》的规定内容来看,遗产管理人包含以下职责: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以及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纵观民法典规定的六大职责,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三大职责板块即遗产范围的确定、遗产的分割和遗产的保护。
(一)遗产范围的确定
遗产范围的确定是实现管理人职责的基础,也是遗产管理人的重要职责体现。遗产管理人需要通过调查、梳理、析产等,最终确定遗产的范围。对应民法典中规定的遗产管理人职责,此部分包含: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
1.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
就常见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名下的财产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在世时未进行过财产梳理,去世后也没有留下可靠的遗产清单,使遗产继承变得非常困难。这就要求遗产管理人去多方面的搜集各项财产线索,力争不遗漏。《民法典》中未对遗产清单的制作时间、要求、内容等进行规定,参考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遗产清单制度,在编制遗产清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编制遗产清单的时限
参考德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遗产清单制度,对于编制遗产清单都进行了具体的时限规定,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规定,遗产管理人应于就职后3个月内编制遗产清册。
(2)遗产清单的内容
遗产清单应当尽量详细、具体,以利于继承人清点。从内容上看,应涵盖财产类别(房产、车辆、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金融资产等分类)、财产详细信息与现状、产权状况(单独所有或共有)等。如果遗产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泛、管理形式多样,则可以考虑将遗产清单整理成册,详细登记。遗产清单制作完成后,应在与继承人的会议上向继承人予以详细披露,并应将最终版本由制作人与继承人共同签字确认。
(3)制作遗产清单的工作方法
制作遗产清单、调查遗产,切忌纸上谈兵,应通过书面核查与现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掌握的遗产线索进行核查。核查后,对于被继承人与他人共有或由他人占有的财产,在进行析产或取回财产时,也应注意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在广泛征求继承人意见的基础上,秉持不损害遗产效用、贬损遗产价值的原则,与其他共有人、实际占有人展开协商。协商不成,再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4)遗产清单不仅包含财产清单,还应将继承人信息列入
遗产管理人在制作清单的同时,还应将与继承相关的遗赠抚养人、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及法定继承人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并作为工作材料留存,以备下一步开展工作所需。
2.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
民法典中虽然将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作为遗产管理人的法定职责,但在配套司法解释未出台前,此规定难免过于宽泛。实操起来,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遗产管理人以何身份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是遗产管理人还是被继承人的代理人?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提起诉讼或申请执行时,是否能够直接以遗产管理人为被告或被执行人?遗传管理人以遗产清偿被继承人生前债务时是否须取得继承人的同意?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参照破产管理人的相关规定,在遗产未分割前,遗产管理人能够以遗产管理人的名义提起诉讼或应诉。司法实践中也已经出现类似案例,如徐州市雎宁县法院的一起执行案件中,被继承人赵某某为申请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赵某某去世,其继承人一致推选其大儿子赵某甲担任其遗产管理人,确定了遗产管理人后,法院依照《民法典》及《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裁定变更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赵某甲。
除上述问题以外,笔者发现,民法典中也未对遗产管理人处理债权债务的期间或时限进行规定。在未建立被继承人债务公示催告程序的情况下,很可能遗产已分割完毕后,仍存在债权债务未主张、未清偿的情况。届时,是否仍由遗产管理人来处理相关事务还是直接适用继承编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由继承人来处理,也是实务中需要明晰的问题。
(二)遗产的分割
遗产的分割是遗产管理人的重要职责,对应民法典中规定的遗产管理人职责,应包含: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和按照遗嘱或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两项。
1.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
继承人与遗产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应当及时了解遗产的情况。笔者认为,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并非是一次性的工作,而应该是贯穿遗产管理人工作始终的。在遗产管理人将遗产清单制作好后,应召集全部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遗赠抚养人)进行会议,会议内容应包含继承人确认遗产清单、就权属、占有尚有瑕疵的财产与继承人协商下一步方案等,并要求各继承人以书面形式对报告的内容进行确认(建议邀请见证人到场见证、现场进行录音录像,以便留存)。
2.按照遗嘱或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
在此阶段,涉及遗嘱效力、遗产分割方案等问题,也可能涉及到相关的诉讼和非诉讼事务。如部分继承人对遗嘱有异议,提起继承纠纷诉讼或各继承人之间就遗产的具体分割不能达成一致,需要协商、起草遗产分割协议等,也需要遗产管理人进行处理。
(三)遗产的保护
遗产的保护即,对遗产进行保管并采取合理措施使其价值不贬损。对应民法典中规定的遗产管理人职责,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实际生活中,被继承人死亡后,一般还需操办丧葬事宜,不会立即进行遗产分割。因此,在被继承人去世到遗产分割完毕以前,对于可能存在毁损、灭失风险的遗产,遗产管理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避免损失的发生。比如,遗产中的房屋已属于危房如不及时维修、加固则可能倾塌灭失,比如遗产中包含生鲜物品需要进行专门处置等,如有类似的情况,遗产管理人需要审慎处理,以免发生损失或损失进一步扩大。
(四)实施与管理遗产相关的其他必要行为
除上述职责外,遗产管理人还要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鉴于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仍属于“新制度”,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势必有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使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得以外延。这一“兜底条款”也为遗产管理人依法履职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赋予了被继承人可以通过协议等方式,将更多相关职责授权给遗产管理人的权利。
二、遗产管理人如何计酬?
遗嘱有写酬劳数额或计酬方式的,从遗嘱;无遗嘱或遗嘱无相关意思表示的,由继承人和遗产管理人协商,综合遗产管理处置的复杂性、遗产管理人的勤勉程度、遗产管理人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物价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协商不成的,可由法院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法释[2007]9号)确定。
此外,由民政部门或村委会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因系代表国家或村集体进行遗产管理,其行为具有行使职权的性质,故不应支付报酬。
三、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必要性或者说核心价值何在?
和制定《继承法》时的1985年相比,如今社会财富大幅增加,遗产数额、种类也相应增多。更重要的是,私权观念深入人心,死者(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乃至债权人都存在对遗产主张权利的可能,各方利益冲突、零和博弈,需要一个专门性角色介入,来框定遗产范围、清理债权债务、按死者意愿和法律法规分割遗产。为了确保管理人勤勉尽责,法律赋予其报酬请求权,以实现正向激励,同时责之以过错责任,以防范其徇私背信。
为进一步推动聚集多方合力,化解遗产处置矛盾,近期翼法学园将会遗产管理人理论与实务高级研修班,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欢迎各法院、公安、公证和律师行业、金融领域、法学院校等相关人员报名参加。期待您的参与!
课程提纲:
一、遗嘱执行人与遗产管理人制度实务解读
(一)遗产管理制度概述
(二)遗嘱执行人与遗产管理人的确定
(三)遗嘱执行人与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和权利义务
(四)遗产债务清偿与遗产分配的程序
(五)遗嘱信托与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对接
(六)律师参与遗产管理人业务的方式方法与风险防范
二、慈善信托和遗嘱信托在家族财富管理中的作用
三、《民法典》时代遗嘱、遗产管理人与家庭财富传承
四、遗产管理人的产生以及职责问题从学理上进行深入解析
五、如何用调解的思维去介入遗产继承案件
六、继承法视野下的遗嘱形式与民法典下的遗嘱形式
七、民法典下的新传承---遗产管理人制度
八、遗产管理人制度基础理论
九、继承事件之遗产管理公证
十、遗产管理人制度带给律师的挑战和契机
十一、浅谈遗产管理人制度与实务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遗产管理人制度下的司法救济
十三、从《民法典》视角解读婚姻继承与遗产管理人制度
十四、律师如何在遗产管理人制度中发挥作用
十五、香港的遗产管理人制度
十六、在公证视角下,浅谈遗产管理人的适用
十七、办理遗产管理人身份确认的业务指引(试行)
十八、律师办理遗产管理人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十九、敢问路在何方——遗产管理人的道与术
二十、《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新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二十一、《民法典》继承编新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二十二、遗嘱执行人与遗产管理人制度实务解读
二十三、家族信托与慈善信托——理论与实操
二十四、《民法典》居住权章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