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优秀公证案例|“公证+仲裁”,破解预付费资金监管难题

时间:2023-10-11 10:00:01  来源:江苏司法行政在线  点击:0

司法培训资讯网:“公证+仲裁”,破解预付费资金监管难题——非学科校外培训预付费资金公证提存案

办理机构:无锡市江南公证处

微信图片_20231011095948

针对部分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拒不退费”等现象,无锡市江南公证处研发了“培训机构预付费”公证监管系统,以“公证+仲裁”的模式对“校外培训预付费”进行全流程监管。

无锡市民许女士为其女儿报名了古筝培训班。考虑到存在的风险,许女士和培训机构共同申请将预交纳的培训费提存至公证处。

这意味着,这笔费用在培训课程结束后,才打入培训机构账户。此外,凭借“培训机构预付费”公证监管系统,公证处不仅能对“培训机构预付费”进行监管,还能对授课情况进行监督,即该模式能通过课前、课后确认培训时间、地点、老师等“三要素”来核验培训机构是否做到“按约授课”。整个培训周期中,一旦双方发生纠纷,无锡仲裁委员会将根据仲裁协议接手处置,依据监管系统所固定的证据出具裁决结果,再由银行根据裁决结果划拨资金(培训预付费)。

2022年6月,无锡市江南公证处、无锡仲裁委员会、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联合与三个校外培训机构签订了《非学科培训机构预付费资金监管框架协议》,明确学生预交的培训费将被提存至公证处账户。

2022年9月,无锡市江南公证处、无锡仲裁委员会、无锡市惠山区文体局共同确定,将这一做法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在惠山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推广,并逐渐向美容、健身等其他行业拓展。

目前,已向辖区内350余家培训机构推广上线“校外培训预付费”公证监管系统,办理提存公证。该案例入选《法治日报》主办的“2022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方案”。

小司有话说

“公证+仲裁”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模式,利用公证提存的法律手段保障培训预付款资金安全,同时与仲裁结合,快速处理培训纠纷,能够有效破解培训争议“解决难”“退费难”等问题。

在此监管模式中,系统可将电子培训合同、培训过程中的有关视频存储到区块链上,防止篡改。公证处和公证员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对培训过程“定时、定人、定点”实行“事中监管”,并将相关信息在区块链上存证,保障证据得以固定,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可以跳过质证的程序,由仲裁委根据现有证据直接出具裁决结果。

这种模式既快速解决了纠纷,也对行业良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