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仲裁论坛聚焦前沿话题——充盈民法典框架性概念是仲裁人重要使命

时间:2020-09-30 14:01:46  来源:  点击:0

作为中国仲裁周的重要活动之一,自2014年开始连续举办的中国青年仲裁论坛今年再次亮相于近日启幕的2020中国仲裁周。

如过去多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举办了这场象征着仲裁界朝气蓬勃的今天与充满希望的明天的活动。

“当下正是中国青年法律人才奋发向上的大好时机,越来越多青年仲裁从业者崭露头角、闪耀光芒。“论坛伊始,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即送上寄语,希望作为仲裁行业的后备力量要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自信,更要登高望远,”既要看到仲裁事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又要看到仲裁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与难题,愿你们能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共同开创中国仲裁事业之新篇章”。

寄语既是送给青年仲裁人,亦呼吁“仲裁行业的先行者们要特别关注青年群体的社会融入和利益诉求,竭力为优秀的人才营造优质的成长环境,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致力于为优秀的青年仲裁法律人才搭建专业化、国际化的沟通交流平台的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正是将青年仲裁人与资深仲裁专家汇聚在一起的重要场域。秉持“交流、交锋、交友”的原则,本届论坛一如既往地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知名仲裁机构、法院、高校和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围绕“变与不变:仲裁程序制度的创新”“境外机构在华仲裁与临时仲裁”“民法典与仲裁”“仲裁员、代理律师各自视野中的庭审”等话题展开深入的对话交流。

“每一次中国青年仲裁论坛召开的背景都不大一样,使命和责任也都有所区别。”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法学院院长王轶说。而两个特殊的背景让今年的论坛尤显特别。

王轶指出,第一,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仅让人类面对着百年不遇的严峻挑战,也让我们更多地去思考不可抗力、情势变更、诉讼时效的中止与延长等等这些具体法律的规则。在王轶看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加速了人类的文明转型。人类正在快速地从工业文明转向信息文明,在这次文明转型的背景下,我们的法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这些法律规则萌芽于农业文明的阶段,成熟于工业文明时期。人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应对信息文明时代给我们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及产生的诸多新要求。如何通过所参与的仲裁活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是值得认真思考的话题。”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即将在明年1月1日施行,民法典中有一些框架性概念,这些框架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仍需进一步明确。“它们需要通过包括仲裁在内的具体法律实践活动,积累更多的法律共识,让它变得比较丰满和充盈。”王轶说。

作为中国青年仲裁论坛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和主持人,贸仲监督协调处处长姚俊逸说,作为青年仲裁人,还是要向资深仲裁人、老一辈仲裁专家致敬与学习,努力向上攀登。

资深国际仲裁员、前亚太区域仲裁组织主席杨良宜带来了自己的经验之谈,例如,走到国际必须要知己知彼;要足够了解国际上的商业法律制度等。此外,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连斌、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杜焕芳、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庭长马军、贸仲香港中心秘书长王文英、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杨玲等均在本届论坛上分享经验与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第八届“中伦杯”全国商事仲裁征文大赛评选结果也于论坛举办当日揭晓。来自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与贸仲、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江苏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实务部门的青年仲裁人获得相关奖项。“这一赛事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当年创设的初衷,为仲裁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切实的作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曹丽军说。

据了解,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是中国仲裁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秉持“与中国仲裁一起成长”的理念,为青年仲裁人提供“交流、交锋、交友”平台,讨论热点问题,提升青年仲裁人的职业能力和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