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为深入推进我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市大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作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创新打造应用场景,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我想办理一份房屋委托公证书,但是不动产权证书原件放在外地,就想先来咨询一下,需要准备哪些手续,没想到来现场以后,直接扫码‘爱山东’App就可以办理了,这真是太便捷了。”日前,一名市民来到市公证处,工作人员通过威海市“无证明”服务系统,很快就为他办好了房屋委托公证书,这是我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减证便民”行动的缩影。
应用场景做“加法”。近年来,聚焦企业和群众高频服务公证事项,市大数据中心与市司法局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使用等方面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同源实时使用,同时积极推进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10项公证服务电子证照“无证明”应用场景,实现了申请表单“自动填写”和申请材料“免提交”,切实解决办证“繁难慢”问题,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高质量的公证法律服务。
证明事项做“减法”。我市全面梳理电子证照“用证”事项清单,对100项公证事项涉及的证明材料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向社会发布第一批51项电子证照“用证”事项清单。大力实施减流程、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四减”工程,坚决清理没有明确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依据、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避免让当事人重复提供,杜绝循环证明、无谓证明,最大程度减少提交材料的数量。
办证材料“免提交”。推进电子证照与公证服务事项深度融合,将电子证照查验使用融入公证业务受理和办理环节。凡是能够通过电子证照共享方式进行查询、核验的,一律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实体证照或纸质材料;凡是能够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查询到的或公证处调查的,一律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证明材料。
手机亮证“无证明”。市大数据中心以市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依托“爱山东”App,在省内率先打造“我的数据”栏目,全面汇聚公安、人社、医保等36个部门的127类个人专属数据和120类企业专属数据,群众或企业在办理房屋委托、婚姻状态公证等业务时,不再需要携带实体证件及纸质材料,只需通过“爱山东”App扫码,即可授权相关公证处通过区块链调取个人身份信息、不动产信息、婚姻信息、户籍信息等,实现公证业务在线快速办理,大幅提升办事效率。
接下来,我市将不断推进电子证照证明生成和入库,提升电子证照证明数据质量,拓展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同时持续丰富完善“我的数据”栏目内容,完善功能、提升性能,形成个人和企业的“随身数据库”,在各领域、各行业不断探索打造“无证明”办事应用,全面推行“免证办事”,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