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法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当事人点赞“Fast and fair(快速而公平)”
近日,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三亚中院”)首次将中英双语要素式示范文本应用于先行调解环节,在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选派的外籍调解员协助下,成功调解一宗从基层法院提审的涉外离婚纠纷案件,为中外当事人提供了精准、细化、高效的优质司法服务。
一起涉外离婚案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2021年,中国公民汪某与俄罗斯籍V某在三亚相识相恋并登记结婚。婚后,双方在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子女教育等方面常发生矛盾。V某心灰意冷,携带未成年女儿M某离开中国,3年未归。
汪某认为双方感情已破裂,遂诉请离婚。因案件涉及子女抚养权、财产跨境执行,且当事人跨国往返诉讼成本高昂,V某担心案件处理结果对其不利,有意躲避诉讼,矛盾化解一度陷入僵局。
考虑到该案对类案处理具有示范效应,三亚中院决定提级管辖该案。
组建“1 1 2”先行调解团队,建立高效沟通桥梁
鉴于V某因语言不通对跨国诉讼存有疑虑,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将案件推送至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由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一名中国籍调解员及一名精通中、英、俄三种语言的外籍调解员共同组成“1 1 2”先行调解团队。依托海南国际商事诉调裁三位一体平台,外籍调解员将汪某以中文填写的起诉状示范文本内容在线实时翻译告知V某;V某通过回答英文版答辩状示范文本中细致的问题,将零散琐碎的个人意见有条理地归纳为表格中的规范抗辩理由,其口语化表达也转化为格式化、规范化的答辩状。同时,先行调解团队专业细致的解答让V某逐渐打开“心结”,愿意直面纠纷。拉扯僵持几年的诉辩双方终于“化繁为简”,建立起高效沟通的桥梁。
通过梳理双方填写的诉、辩状示范文本,先行调解团队明确了原、被告的各自诉求,对无争议事实予以确认,将在案证据分类固定,精准归纳出争议焦点。由于调解员在指导填写示范文本过程中已适时向当事人释法析理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汪某、V某对诉讼结果有了合理司法预期,均同意选择调解这一柔和解纷方式,在承办法官主持的在线视频调解中签署了调解协议,心平气和地结束了这段跨国婚姻。承办法官于同日制作出民事调解书及中英双语离婚证明书,并向双方当事人电子送达相关文书。至此,一宗剑拔弩张的涉外离婚诉讼在30个工作日内定纷止争,当事人双方“屏对屏”握手言和。
“Fast and fair!”V某发来这句好评,由衷向先行调解团队表达对本案处理兼具公平与效率的满意之情。
巧用要素式示范文本,快速锁定争议焦点
起诉状和答辩状,可能是当事人维权的“拦路虎”,也能成为司法便民的“连心桥”。本案中,三亚中院积极对下指导,巧用中英双语要素式示范文本,以两张表格降低涉外离婚纠纷的诉讼门槛、快速锁定争议焦点;通过外籍调解员发挥“以外调外”作用,增加先行调解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弥合文化差异所致的误解与隔阂;运用科技赋能司法,让身处两个不同时区的跨国诉讼当事人依托“指尖诉讼”减轻诉累,通过网络感受到公平正义,映射出中国司法的温度与速度。
下一步,三亚中院将加大要素式示范文本在案件调处环节的应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案件导入先行调解“快车道”,积极探索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涉外民商事审判领域的生动实践。
(记者 吴英印 通讯员 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