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协同推进涉外法治 持续释放开放活力

时间:2025-09-01 16:47:4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点击:0

翼法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没想到足不出户也能化解跨国纠纷。前不久,国内某企业负责人对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感激地说。之前该企业产品出口国外后与所在国企业产生纠纷。因当事人取证困难,广仲通过该国协作仲裁院完成取证,之后又通过线上调解促成双方谈判并达成协议。

  该案例展现了广州仲裁机构处理复杂国际商事纠纷的水平,也是观察广州高水平涉外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广州市委政法委获悉,广州市近年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锚定打造全国涉外法治先行城市目标,在制度创新、平台建设、服务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对外开放活力不断释放。

  构建协同共治大格局

  “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起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

  据介绍,为打破各自为政局面,广州率先构建起联席会议+专门机构+行业组织三位一体协同机制。在全国率先设立涉外法治专门机构,率先建立涉外法治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制定涉外法治联席会议四项工作制度,指导全市9个区建立涉外法治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涉外法治建设一盘棋。此外,《广州市涉外法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清单式列明各成员单位职责,并将涉外法治纳入法治广州建设考评。

  立法方面,去年,广州施行全国首部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广州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出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

  执法司法方面,广州建立了协作联动机制。市公安局持续开展街道重点区域四级移民事务服务阵地建设。全国首个“AOL授权见证通平台在市、区两级法院推广应用,以数字化服务为涉外诉讼提质增效。市法院与市公安局签署合作协议,依托AOL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涉外送达信息线上共享机制。

  “我市还致力于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协同合作,推进共建共享共融。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在白云区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4),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白云共识》。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白云共识》聚焦共同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共同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共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共同强化涉外法治服务供给四个方面,号召大湾区城市法学学术团体、法学研究组织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立足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性,在法治领域同向前行、持续合作。

  精准护企出海促发展

  “仅仅一年半时间,我们的业务就拓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没有专业律师全程跟踪服务,我们哪敢大规模在海外投资?珠江新城某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据介绍,2024年初,该企业欲开拓巴西市场,广州市涉外律师团组织精通巴西法律和语言的律师,随同企业出国考察,全程提供法律指导。在律师团帮助下,该企业在巴西首期投资5000万美元,如今业务已拓展至阿联酋、新加坡等地。

  在广州,像这样扬帆出海的企业不胜枚举。为精准助企走出去,广州构建了覆盖事前风险评估事中全程护航事后争议解决各环节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为充分发挥涉外法治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自今年5月起实施法治护航 商通四海助企出海工程,围绕企业出海实际需求,整合全市优质法治资源,创新十大举措,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据悉,十大举措包括:持续开展广交会涉外法律服务品牌活动、举办法治护航出海路企业风控有妙方直播活动、开展一企一团贴身法律服务、加强护航企业出海常态化研究、举办服务企业出海专题培训会、汇编发布服务企业出海典型案例、完善广州涉外法律服务网建设、打造境外法律经贸服务资源网络、推进涉外法治智库建设、组织企业出海法律服务供需对接会。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跨国商事争议也与日俱增。为此,广州注重发挥仲裁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广仲在南沙国际仲裁中心推出“3+N”模式(即以三大法系为框架,结合N个地域特色规则的广州模式),打破地域局限,让不同法域当事人都能选择熟悉的规则解决争端。2024年,广仲受理涉外案件量690宗,稳居全国前列。此外,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与越秀法院、南沙法院等共同探索化解涉外商事纠纷新途径,为企业节约大量诉讼成本。

  知识产权跨境保护也是保障企业出海的重要手段。广州深入开展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护企出海行动,为企业提供海外商标抢注监测服务。同时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州分中心,一站式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公益服务。

  打造法律服务新高地

  去年春天的广交会期间,一名普通话流利、提供葡语法律咨询服务的澳门律师引起关注。她就是首个为广交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大湾区律师邝玉球。

  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涉外法律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在2024年春交会上,广州律师服务团首次起用6名大湾区律师入驻广州市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目前,该服务港统筹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力量,已连续在4届广交会上为中外客商提供律师、仲裁、公证、调解、法律查明等现场法律服务。

  “我市还聚焦合作,建立高效涉外法律服务对接平台。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蓄能成势。白云中心区支持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代表处等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实体化运作。天河片区引入APEC-ODR项目高效解决涉外商事争议,成立天河区涉外法律服务融合交流中心。海珠片区配备自助企业法治体检、诉服一体机等,提供一站式+云上办法律服务,设立为侨法律服务中心。南沙片区出台《关于推动南沙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国涉外法治先行区行动方案》,涉外法律服务两中心一分会落地运营。

  另一方面,涉外法律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推出广交会、新能源汽车等供需对接活动,举办以法慧企,粤行越稳涉外法律服务专场活动、法企融合 新质发展服务企业走出去品牌系列活动等。

  打造法律服务高地,推进高水平法治建设,人才是关键。广州坚持把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程,摆在突出位置。

  首先,夯实人才基本盘。强化各领域人才建设,全市现有涉外立法咨询专家近400人、涉外审判人才队伍99人、开展涉外业务律师超2500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160人、涉外仲裁员260人、涉外公证员183人、涉外调解员307人。

  其次,增强培育创新度。校地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鼓励高校加强涉外法律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去年,广州大学国际法专业开始招生。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山大学联合成立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率先在全国建立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

  此外,构建人才磁力场。落实广聚英才计划,引进急需紧缺涉外法治人才。成立广州涉外法治全球高端智库,并首创“3+1”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接下来,广州将坚持以建设涉外法治先行城市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为全国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广州经验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章宁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