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法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某央企子公司与国外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后,却迟迟未获得足额货款;中国某知名新能源车企欲与国外某集团合作,却对其法律资质和国外法律政策一无所知。危急关头,是他们伸出了援手……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司法部“‘一带一路’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团来到上海市黄浦区“新天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据悉,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加快,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合规经营,从争议解决到风险防范,完善的法治支持体系已日益成为企业“出海”的坚强后盾。
“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虽然空间有限,但经济密度高,涉外法律服务资源要素聚集、应用场景丰富、创新人才荟萃。”黄浦区司法局局长王建忠说,近年来,黄浦区不断拓展涉外法治的无限内涵,统筹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加强供需端沟通对接,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打造优质高效的涉外法律服务生态圈。
据介绍,黄浦区尽管空间面积有限,实体机构聚集面临客观局限性,但通过功能场景,链接上海知名法学院校、优质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各行业企业法总等资源,搭建“新天地智慧堂”“外滩法治汇”等中外律所、律企机构交流平台;同时打造“新天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平台,聚集信息获取、诉求表达、化解争议、论坛交流4个核心功能,构筑全方位“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今年6月5日,黄浦区正式成立涉外法律服务联合体,成员涵盖上海国际仲裁中心、11家重点律所、5家外国律所代表处及3家公证机构,配套发挥优势强项,应对企业出海经营的综合性法律服务需求。
报道开头提到的难题,正是通过黄浦区涉外法律服务综合体成员单位巧妙化解。随着涉外法律服务联合体和“新天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的成立,黄浦区多部门协同推动法律服务机构拓展海外市场、深化国际合作、开展跨境服务。区司法局联合区委组织部推出“门楣之光”人才专项政策,加大涉外法律人才引进培育力度。2025年已完成两批次共22家律所政策资金评审发放工作,推荐8名律师申报区域人才落户。
王建忠说,今年黄浦区还将结合长三角产业布局特点,深入各地产业园区开展实地调研,精准对接企业跨境服务需求,推动区域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实现“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发展目标,全力构建与黄浦区位优势相匹配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