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2019年3月,某楼盘摇号现场,由苏州市相城公证处现场公证、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提供梧桐链存证平台支撑,使用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进行现场摇号公证和直播。摇号结果同步在现场大屏和网络直播平台公示,还实时更新存管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存证平台公证应用系统。提高了卖房摇号的公正性、透明性、可追溯性,从技术上对公平公正作了进一步保障。
近年来,苏州市司法局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新需求,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推出数字治理工具,推进区块链技术与法治建设全面融合,陆续推出区块链公证摇号、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金融赋强公证、“苏州存证”、“关证一链通”等多个应用场景,探索开展“区块链+电子送达”在线核验及链上电子证据传输存储等方面的司法辅助业务,开拓多领域的区块链公证需求,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添力。
“关证一链通”助力保税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工贸易企业因故无法内销或者退运的不良品、残次品往往数量大,处置销毁的时间长且过程难监管,耗时耗力耗成本。为了解决销毁处置难题,苏州市司法局、工业园区海关、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共同探索跨部门协同治理创新合作试点,创新“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系统,打造单据在“线上跑”、数据在“链上存”、公证书在“线上出”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项目目前已开展8单业务,涉及原料货值5219.55万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约549万元,压缩处置时间1220小时,释放占用资金约4179万元。该项目获评“2021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
借助“区块链+公证”,公证机构设计了一套货物从清点、封仓、运输到销毁的全流程证据保全方案,将相关音视频、报关单、货物清单等材料的指纹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存储在“苏州公证链”,为企业销毁货物过程出具法律文书和证明。
通过搭建“关证一链通”平台,完成“苏州公证链”与海关监管链的跨链数据联通和共享。该平台将区块链最为核心的数据指纹进行跨链存储,进一步加强了数据的保密性、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在为阳光文明执法提供证明和法治保障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减税惠企。
“苏州存证”助力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
2019年末,吴江区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某外商独资企业诉至法院主张专利侵权,向吴江区公证处求助。根据企业申请,公证员迅速上门为其制定了一整套公证保全方案,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录像,对涉及的原料和产品进行提取、封存,并快速出证。最终,正是凭着这份公证书,该企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成功宣告了对方的专利无效,化解了企业的诉讼危机。
吴江区某丝绸企业在公证人员的指导下,建立了“公证存证+版权登记”苏绣知识产权保护流程,将苏绣相关的数据上传到苏州公证链上,确保其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通过利用“苏州存证”区块链小程序,实现了对苏绣的图案、材料、工艺等的全方位保护,以更好地传承苏绣这一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一直是企业难题。苏州市司法局创新区块链、5G技术在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的应用,推出“苏州存证”知识产权公证保护平台,在专利申请“空窗期”、设计创新“孵化期”、研发数据“保密期”提供存、查、取、证全流程服务。
4月25日,苏州市公证协会与苏州市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签署“公证服务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向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公证”服务模式全覆盖。
“区块链+公证”新模式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上链”
2020年5月,对行政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的“区块链+公证”应用在苏州市率先落地并投入使用。该项目由苏州市司法局、苏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打造,利用“区块链+公证”,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使用定制的执法记录仪进行录像,并将包含实时音视频指纹、设备标志、时间戳、地点、电池电量等信息即时加密传输并固化到“苏州公证链”网络云平台上,实现执法全过程跟踪记录、实时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当发生争议时,行政执法单位可在线申请公证,公证员调取存储在云平台上的执法过程音视频,使用加密算法进行计算,将得出的数据与之前区块链上获取的数据进行比对,在数据一致的情况下出具证据保全公证书。目前该项目已经在海关监管、城市管理、基层综合执法领域进行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全过程的音像记录,不仅要实现执法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录”,也要解决如何更科学公正的“存”。与以往执法过程音视频均由执法单位自行保存的模式相比,该系统创新设计“区块链+公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模式,以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对执法音视频加以存管、利用,具有数据易保存、安全性高、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和优势,有效提高了行政执法的公开性、透明性,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同时,依托公证公信力,赋予执法音视频法律效力,为群众依法维权提供保障,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苏州通过该模式已上传执法相关音视频22010件,综合执法系统共采用1303件作为视频证据,公证视频共计636件,公证处出具公证文书382件。
以业务需求为内核驱动数字法治建设
苏州市司法局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数字政府建设为依托,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建设并升级四大业务平台,持续深入推进“数字法治”“智慧法治”建设。
苏州市司法局为实现便民惠企,深化数字公证建设。推进大数据应用公证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公证历史档案数据化转换,支持公证员查证信息,解决公证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问题,实现遗嘱、继承等高频公证“代查代办”。
探索区块链公证应用,开发“苏州存证”App并嵌入“苏商通”平台,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线上存证服务,同时推广“远程视频公证”应用,其中苏州公证处正在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涉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昆山市公证处推出“在线公证受理平台”,实现125项高频公证事项在线办理,4项公证业务“跨省通办”。
为积极破解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案多人少矛盾,苏州市司法局搭建苏州智慧复议平台,设置复议案件登记、初审、办理、审核、结案管理、案件分析研判等模块功能,完善办案流程、机制,对案件从登记到审结进行全程优化,同时设置案件办结时限预警、数据实时分析等功能,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及时研判涉及行政执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突出问题,形成行政复议工作全要素、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格局。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管理,苏州市司法局大力建设应用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平台,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常住暂住、在押在拘、乘车外出、旅馆住宿等动态信息的跨部门共享,社区矫正机构结合声纹比对、实时定位、越界分析等多项管理手段,对社区矫正对象日常动态实施全方位管控。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学习强国、苏州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