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背景:
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80后、90后成为社会中坚,他们的父母正在老去,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问题愈发突出。
现实问题是什么?
“老人的孩子是独生子女且不在身边”,他们往往有自己的小家庭要顾及,有工作要承担,有各种“不得已”,分身乏术,从而无法及时、周到地照顾父母。许多老人会去考虑,在失去行为能力时,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可以弥补“养儿防老”的力不从心。民法典第三十三条确定的意定监护制度,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什么是意定监护?
意定监护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通过书面协议预先指定监护人的制度。当本人因疾病、年老等原因丧失行为能力时,由指定监护人代为处理维护人身、财产、医疗等权益事务。
监护人、被监护人达成了意定监护协议为什么要办理公证?
1.增强法律效力和公信力
公证处是依法设立的证明机构。公证处办理意定监护公证,使得意定监护协议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另外,经公证的协议在司法实践中更易被法院认可,为协议的执行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2.严格规范审查和风险防控
公证员作为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依据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要求,对各方当事人的相关资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等等)进行严格审查,并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规。同时,公证处会协助起草协议,明确内容条款,避免条款模糊或漏洞,降低潜在法律风险。
3.保障协议安全和及时查阅
公证处具备独立保管公证档案的职能,并且永久、免费。为意定监护协议及相关档案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管场所。公证处可以保障当事人及相关权利人的及时查阅。
4.提供情绪价值和个性化服务
公证员在办理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当事人的特殊需求,细化优化协议条款,耐心解释法律条文,平衡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当事人在办理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总之,与其他公证事项相比,在意定监护制度中公证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除了老人之外,还适合哪些人群?
1.失独家庭:通过非亲属监护保障晚年生活。
2.重病患者或高风险职业者:提前规划医疗和财产管理。
3.特殊家庭结构:如再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