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一、什么是婚前财产协议?
婚前财产协议是指要缔结婚姻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签订的约定财产归属的书面协议。该协议以结婚为生效条件,在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才可生效。
二、什么是婚前财产协议公证?
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是指即将要步入婚姻的男女双方,对双方婚前取得或者婚后可能取得的财产、债权或产生的债务等,以书面协议的形式进行约定,再由公证机构对签订协议的过程、协议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予以公证证明的活动。
三、为何要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
(一)确保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公证机构会依法对双方的真实意愿、协议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充分告知双方在订立婚前财产协议和办理公证时所享有的权利、需承担的义务,及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等。同时,对协议的拟订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
(二)赋予法定的证明效力
经过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具有更强的证明效力。一旦涉及诉讼,无相反证据推翻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将公证书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充分体现了公证文书极强的证明效力。
(三)防止纠纷,节约司法资源
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最直接有效的作用就是减少夫妻之间的财产纠纷。双方通过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明确了婚前、婚后关于财产、债权、债务等内容的分配,可以有效避免因此类问题引发的纠纷。在诉讼过程中,也可以缩减大量的取证时间,减轻诉累,节约诉讼成本。
四、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的意义
在法律保障层面,婚前财产协议公证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对婚姻财产起到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能预防和减少因财产约定不明确而引发的婚姻纠纷,能有效降低协议无效或被撤销的风险,为双方提供坚强的法律护盾。
在家庭和社会层面,婚前财产协议公证能够帮助男女双方建立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理性预期,让双方勇于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五、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所需材料
1.申请人双方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2.与约定内容相关的财产证明,如买卖合同、产权证、付款凭证等;
3.承办公证员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补充提交的其他证据材料。
准备好上述材料后,双方必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办理。
六、签订婚前财产协议的注意事项
随着现在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签订婚前财产协议已经变成一种趋势。签订协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形式上必须是书面的。
(二)明确约定范围。一般建议在协议中对双方的财产、债权、债务的归属进行笼统的约定,对权属较为明确的财产(如房产、存款、股票、基金等)进行具体约定。
(三)明确约定份额。对于某一特定财产归属的约定,建议在协议中明确是共同共有、按份共有,还是归各自所有。按份共有的,还需明确各自所占份额。
(四)明确财产表述。在实践中,财产的表述含糊不清容易造成歧义。比如男女双方私下签署的协议中,将房产表述为“某某小区的房屋”,就会对协议中标的物的权属确认、男女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难以进行确认。所以在办理过程中,需要明确财产表述,如“坐落于某市(县)xx街xx号xx小区xx幢xx室的房产”。
(五)可附加其他生效条件。经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均会以双方登记结婚为生效条件,双方也可另行附加其他合法的生效条件或生效时间。
七、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公证法》第三十六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