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2024年7月,阿曼某贸易公司与无锡某不锈钢企业签订了总价值600万元人民币的购销合同。双方约定分两批交付订制的不锈钢产品,但因前期合同相关条款约定较为简单,在履约过程中,双方为付款周期和交货时间发生了争议。因货款支付迟延产生了额外的仓储费用,双方为此笔仓储费用及其他损失由谁承担产生了严重分歧。双方自行协商两个月无果后,这场跨国纠纷演变成"信任危机"。阿曼客商认为中国企业"不守国际规则",中方企业质疑外方"缺乏契约精神"。因长时间协商不成,阿曼客商通过报警求助。
锡山区司法局通过“公调对接”机制接到调解申请后,立即启动"涉外纠纷调处三级响应":一是在确认双方都有调解意愿后快速介入,组建由锡山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东亭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骨干调解员构成的专案组;二是整合涉外律师、国际贸易专家、不锈钢行业顾问成立"涉外调解智囊团",确保法律适用和技术标准双重专业支撑;三是创新"分步解扣"调解策略:首轮调解聚焦《民法典》合同编释明,明确违约责任边界;第二轮调解对标《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平衡国际贸易惯例差异;第三轮调解聚焦化解双方交易中产生的信任危机,助力重铸信任,促进继续履约;最终通过"损失共担+分期履约"的柔性方案实现双赢。调解团队历时3天完成4轮磋商,促成中英文协议签署,不仅确保了合同能够继续履行下去,还修复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这起涉外合同纠纷案件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快速有效化解,不仅为中外企业挽回600万元订单,更实现了三重价值:及时止损避免损失扩大、重建跨国合作信任、展现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效。案件暴露的合同漏洞尤为典型——条款模糊、权责不清引发争议,印证了国际贸易中"合同无小事"的铁律,警示企业必须建立从磋商到履约的全流程合同管理体系。司法行政机关此次创新整合人民调解、行业专家、涉外律师等资源,构建起专业解纷矩阵,既保留调解高效灵活优势,又融入涉外法律与贸易规则专长,为化解跨境贸易纠纷、优化涉外法律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借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