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培训资讯网:
公证员在日常的公证接待咨询中,时常有当事人咨询夫妻之间的协议公证。如问到“老公基于某些原因,比如出轨求和好、家暴悔过等等,愿意把家里的房子全部约定给我,怎么做才能保证协议有效?”
(一)公证法律分析
根据协议内容,当事人所咨询的这类协议大概可归纳为两种,一、忠诚协议。又叫保证书,是指一方承诺如果出轨,就给予相应赔偿或净身出户或某些财产归另一方所有的协议;二、书面的夫妻财产约定。具体包括:1、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即未婚夫妻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2、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即夫妻双方就婚内取得的财产和债务所达成的协议;3、离婚协议(离婚补充协议),即离婚协议可以对财产分割、双方自愿离婚及子女抚养等问题进行约定。
关于忠诚协议, 很多人都以为拿到这样的协议,婚姻就有保障了。即使将来对方出轨,也能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而实际上这类协议的效力非常脆弱,往往会被法院认为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不是法律约束。属于道德、感情范畴的协议,法院不会赋予其强制执行力。
关于书面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有大量的案例证明,在婚姻开始阶段或者婚姻出现第一次明显的矛盾冲突时,夫妻签署一份财产协议,明确财产归属,更有利于减少纠纷,保障双方权益。按照法律规定,只要协议书是双方自愿平等达成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一经签署就属于合法有效的协议,无需另行公证。但当事人也可以自愿选择将协议进行公证,以加强其法律效力和威慑力,防止一方事后反悔,并以受到欺诈、胁迫等为由而主张撤销协议。
(二)公证协议的优势
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优势:
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的规定,公证书比一般的协议证据效力要高,很难被否认。
2、通过公证员对协议内容的严格审查,确保了协议的有效性。如协议内容不合法是无法办理公证的,比如忠诚协议、净身出户的约定,房产没有所有权的财产协议等。另外在实践中,当事人自主签订的协议,可能因为对法律不熟悉,会导致条款无效或难以执行,引发纠纷。
3、经过公证的赠与行为是不可撤销的。《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可见,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后就不能撤销。实践中,签订了婚前、婚内财产协议后,应当及时办理房产过户(动产为交付)以保障权利。除此之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任意撤销规定。因此,法律并无强制规定财产协议需要经过公证程序才能生效。但司法实践中,对于财产数量较多、金额较大的财产(分割)协议,当事人选择进行公证可以加强保障,防止后续纠纷。
(三)办理协议公证需知
办理协议公证需知以下内容:
(1)当事人提供的身份材料、婚姻状况材料、财产凭证必须是真实、合法的,若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不真实、不合法,造成财产约定无效,其后果由当事人自己负责。
(2)当事人签订财产约定的协议必须是真实自愿的,如有受胁迫或受欺骗等情况必须如实告知公证员,否则会导致财产约定协议无效。
(3)财产约定协议书中,涉及到财产所有权需要全部或部分转移的,需要按国家规定到相关部门去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特别是房地产、车辆、股票、股权等相关部门都有具体规定),逾期不办造成对当事人不利的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4)财产约定协议签订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对财产约定协议中约定财产归双方共有或归一方所有的法律意义要了解清楚,不清楚可以向公证员咨询,了解并理解法律含义和后果后再签订财产约定协议。
(5)根据法律规定,夫妻财产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第三人知道的除外),若以夫妻财产约定形式转移财产而逃避债务的,其行为无效。总而言之,经过公证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有助于明确夫妻婚前或婚后取得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产权归属,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婚姻纠纷和财产纠纷的发生,稳定夫妻关系和家庭财产关系,共建健康美好的婚姻家庭。
碑林区公证处--公证员:陈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