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法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胤衡)记者今日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获悉,当前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侵犯商标权类犯罪占比较高、文旅商品侵权案件多发频发、网络化跨区域特征明显,通州区检察院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涉外主体的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办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16件40人,占涉外经济犯罪案件总数的76.2%。
通州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韩松通报《北京市通州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情况》,介绍近年来副中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及服务保障副中心发展大局的总体情况。
通州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辰通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涉外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情况》。近年来,通州区检察院高标准落实最高检《关于加强涉外检察工作的意见》,完善涉外检察工作思路,平等保护中外知识产权,全面充分履行“四大检察”职能。打造“专业团队+特色品牌”,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打造“通济四方”特色涉外检察文化品牌,形成涉外知识产权检察专业保护矩阵。完善“专业审查+协同机制”,规范案件办理,形成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办案指引;建立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全部提前介入机制,引入技术辅助、专家支持等专业审查模式;细化完善“1+N”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体系,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运河商务区、绿色交易所等单位联动,形成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大协同格局。做优“专业联络+精准问需”,建立涉外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联络点,挂点联系涉外企业,积极融入国际交流平台,对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等组织,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
据了解,通州区检察院聚焦涉外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新形势,提炼总结专业化办案经验,发布办案指引与九条举措,涵盖办理程序、审查要点、机制建设、检察综合履职及社会治理等多个角度,旨在向更多国内外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引,为深化涉外知识产权检察实践、服务副中心“两区”建设提供坚实司法保障。李辰表示,将继续围绕副中心“两区”建设的法治需求,主动参与健全涉外检察工作机制,以专业化检察服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涉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质效,发挥服务保障大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