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司法考试 理论法学 主观题押题 案例一

时间:2020-11-27 16:09:56  来源:  点击:0

 

理论法学  叶晓川    案例一

 

 

【案情】

 

材料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摘自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谈一谈前进征程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核心要义。

 

【参考答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征程上必须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人民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在前进征程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要从制度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工作机制,强化人大在立法中的作用。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和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制度,推进科学立法。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机制,提升立法的民主性。

在前进征程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路径。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群众法治建设参与程度,决定着中国法治发展的广度、深度与发展进程,也决定着法治实践的历史走向和价值依归。人民作为法治建设的实践主体,始终贯穿和体现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贯穿和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治监督等法治环节中,贯穿和体现在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依法行使过程中。

在前进征程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完善对人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人民主体地位的标尺。我国《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国家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一方面是要加强普法,使公民加强对自身权利的认识,学会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另一方面也要使公民认识到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自由有其限度, 权利与自由的行使必须遵从宪法法律的规定。

总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念,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之义,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原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yifaxueyuan@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