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机构专题报道︱创新引领公证服务 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添砖加瓦

时间:2020-11-21 14:30:00  来源:  点击:0

公证机构专题报道

在新疆公证协会推出系列专访——公证机构专题报道第二期之际,我们采访了伊宁市公证处主任阿扎提·艾尼外尔,他详细介绍了在改制后的两年中,伊宁市公证处通过不断地创新、试验、磨合,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阿扎提·艾尼外尔说:“公证创新,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想知道河对岸到底有什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前进。”秉持这一信念,阿扎提·艾尼外尔带领他的团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旋律指引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努力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新期待,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热潮。

伊宁市公证处成立于1980年,是自治区司法厅最早批准办理国内及涉外业务的公证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改革的方案》有关要求,2017年11月进行改制。改制之初,仅有两名执业公证员,业务单一,年办证量非常有限,全年业务收入入不敷出,公证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生存发展陷入困境。为了走出困境,他们不等不靠、积极主动作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多方筹措资金、盘活可用资源等多项举措,仅用不到2年时间,就形成了一个由16人组成的优秀团队(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和撒拉族等5个名族)。其中公证员5人,公证员助理5人,档案管理员2人,财务人员1人,司法辅助调解中心3人。随着优秀人才的引入,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地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2019年,办证量达3520件,接待、解答当事人法律咨询4000余次。同时,公证人员结构的改善,也加速了服务职能的转变,拓展了公证服务种类,为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元化解纠纷 用心用情做好公证服务

近日,党中央召开了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怎样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此进行了深刻阐释,作出了战略部署。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随着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和法律需求不断增加,在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前,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就地化解,是法律人的职责与使命。

2020年5月29日,做为疆内首批公证参与司法辅助试点单位,伊宁市公证调解中心在伊宁市司法局和伊宁市人民法院的携手打造下在伊宁市公证处挂牌成立。市民化解民、商事领域矛盾纠纷又多了一个新渠道、新平台。

 “我就是不交物业费,你能把我咋地?”“你再不交齐物业费,我就起诉你!”在调解中心,居民张某和其居住小区物业中心的经理正在争吵着。据悉,张某自2017年起一直未缴纳物业管理费,物业工作人员多次索要无果,将张某诉至法院。张某回应说,不是无故不交物业费,而是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感到不满,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他也曾多次给物业公司提意见,没有得到正面回应,认为是物业公司违约在先,不负责、不尽责。掌握情况后,调解中心调解员与原被告双方进行耐心沟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物业公司经理爽快地表示,愿意就物业费和滞纳金作出适当减免,并承诺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张某一次性足额缴纳了拖欠的物业管理费,事情得到了妥善圆满解决。

阿扎提·艾尼外尔介绍说,自调解中心成立以来,成功调解了多起信用卡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业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因调解成功率高,调解过程中能坚持公平正义,维护纠纷双方的合法利益,社会反响良好,群众满意度很高。特别是2起小区物业合同纠纷案调解,时间跨度长、涉及业主多、调解难度大。经调解中心反复做工作,并耐心细致地向业主及物业公司代表解读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最终使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为打造和谐文明小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援。调解结束后,2家物业公司派人向调解中心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实践证明,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有助于充分发挥公证制度的基础性司法资源优势,推动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物工作深入开展,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同时有助于推动诉讼制度改革,让法官专注于审判,减轻了办案压力,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节约了诉讼资源,提升了办案质量。据统计,调解中心成立至今,成功调解案件98件,纠纷标的共350万元,其中物业合同纠纷案78件,银行信用卡合同纠纷案12件,其他民间借贷纠纷案8件,当事人全部撤诉。

伊宁市公证调解中心的成立是伊宁市在公证服务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进一步扩宽了市民调节矛盾途径,丰富了公证服务内容,也为伊宁市法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阿扎提·艾尼外尔表示,在今后工作中,他和公证处的全体同志,将加强服务各行业、各领域,不断提升公证参与度,在调解、调查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其他辅助事项上积极探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多元的法律服务。

公证人员跑在前 帮忙证明“你爸是你爸”

近日,有媒体披露:广东惠州的陈先生为继承银行存款,因无法提供亲属关系证明颇费周折。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让本已销声匿迹的“我爸是我爸”再次上了热搜。日前,虽然陈先生反馈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这一问题再次出现也带给公证行业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笔者在百度搜索“新疆绿色继承”,共搜索到相关结果约73万余条(截止至2020年11月19日)。“绿色继承”,是指当事人在申请办理继承类公证,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信息线索,利用一切资源代为当事人调查取证,当事人不必因开不到相关证明而来回奔波。通过检索发现,目前,全疆各地公证机构都在积极推行“减证便民”公证服务。伊宁市公证处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做了许多有益尝试。

2020年2月的一天,伊宁市公证处助理韩志伟接到群众葛某的求助电话,称其父亲于2019年12月因病去世,生前系农四师原某农场职工。老人去世后,农四师社保局将死亡抚恤金打入其生前持有的工资卡中,葛某因无法获得银行卡密码,需要办理公证支取抚恤金。由于葛某父亲退休后举家搬迁至阿勒泰市,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加之其父原工作单位早已不在,无人证明他的家庭关系,出现了无法证明“我爸是我爸”的情况。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儿子是父亲的法定继承人。如果A是B的儿子,那么A就是B的法定继承人;但是,反过来,我们不能说B的法定继承人就是A。所以,当户口本上能体现A与被继承人的父子关系时,户口本能作为认定A是法定继承人的证明材料,但却不能证明A就是唯一的法定继承人,否则,就可能剥夺了与被继承人不在同一个户头的其他法定继承人的权利。因此,公证机构在办理继承公证时,审查亲属关系是必要条件。

韩志伟与同事认真探讨了可行性方案,决定采用证人证言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由于葛某20多年不在本地工作生活,韩志伟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一起帮助葛某寻找失联多年的同事、同学,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几个20多年前的“发小”。“发小”们自愿于2020年6月一起来到伊宁市公证处为葛某一家的亲属关系作证。主任阿扎提·艾尼外尔分别与证人单独谈话,详细记录谈话内容,保存证言证词,并据此为葛某办理公证书,当日葛某前往银行顺利领取了父亲的抚恤金,并对公证处同志们的扎实工作和全力帮助表达了诚挚谢意。

在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健全,大数据没有完全互联互通的情况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涉及民事法律行为过程中,仍然需要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在准备材料环节,当事人辛苦收集的材料,常因取证难,或证据材料不符合要求而被拒绝,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损失。伊宁市公证处在向当事人了解基本情况的同时,积极主动调查取证,由公证人员到相关部门收集户籍信息、人事档案、墓碑信息、证人证言等,努力实现老百姓“只填一张表,不再找材料,一次办完公证书。”

兑现行业承诺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为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减证便民、优化服务”的决策部署,秉承“接地气、连民心、事公人正”的行业精神,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的理念,伊宁市公证处全体工作人员自觉树立“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理念。据阿扎提·艾尼外尔介绍,目前伊宁市公证处办理的出生公证、无犯罪记录公证、亲属关系公证等23种公证,都已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微信、网站等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伊宁市公证处紧跟时代潮流,于2019年注册“伊宁市公证处”专属微信公众号,提供网上咨询,预约等服务。每周坚持推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向广大群众普及公证的重要性。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当事人即可预约办理公证等相关业务。据统计,疫情期间通过网上办公形式给当事人咨询、办理了15件公证。同时,为使“信息化公证服务”充分发挥“大数据库”的优势作用,公证处对公证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档案材料全部进行全幅面图像扫描,确保内容真实完整,免去当事人重复提供材料、重复开具证明的诸多麻烦,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指引,更需要社会各界立足于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伊宁市公证处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工作、勇于创新,通过一系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措施,取得积极成效,汇聚起一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力量!